倪金節
只有銀行等企業與民少爭利,擴大消費取得實效,經濟轉型才有可能完成。
3月9日,統計局發布了2月CPI數據,同比上漲3.2%,看起來似乎結束了1月份的CPI反彈勢頭。不過,目前依然不能盲目樂觀,因為這并不代表真實的通脹風險就此消失,更多只是意味著一輪食品價格周期下行拐點的出現。應該說,目前CPI下行主要是基于近期國內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呈現回落態勢。當前的CPI結構組成,早已經不能充分反映中國的真實通脹水平。
一直以來,食品價格在CPI中占據了巨大的比重,在統計局去年最新調整的CPI構成的八大類商品中,食品價格權重高達31%。所以,中國CPI的漲跌亦主要看食品價格周期的波動。
前幾年的豬肉價格飆升,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蔬菜、水果等的上漲,都相繼引發了2009年之后持續三年的高通脹。實際上,近些年來,食品價格由漲價到跌價,再由跌價到漲價的周期過程已明顯縮短,并且漲跌幅度之巨十分罕見。以小麥、玉米和大豆等為例,波動幅度達到一倍左右,很多時候能夠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之內完成。再加上氣候的異常、小農經濟抓不住市場趨勢、農產品貿易政策的變動等因素,使得農產品價格周期會繼續嚴重的干擾CPI的漲跌。
因此,就目前數據分析而言,CPI通脹在未來6個月到12個月內穩步下行趨勢可能確立,但是并不足以結束CPI中期繼續反彈。近期江西等省市出現持續的陰雨寡照低溫天氣,勢必會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若到夏季時候,南北再度被旱澇大災考驗,這一輪的食品價格下行時間就會很快結束,不排除下半年通脹就卷土重來。
實際上,現在是一個CPI雖然下行,但是真實物價一點也不低的時代。控制CPI也十分簡單,只要不斷打壓“豬周期”、“蔬菜周期”就足夠了。但和民眾的整體生活現狀比起來,CPI并不能充分反映真實的生活成本。
再者,持續了24個月的負利率現在雖然結束了,但就貨幣的購買力而言,仍然存在著不少的貨幣貶值危險,不斷侵蝕著人民幣的內在價值。溫家寶總理不久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的廣義貨幣增速定為14%,較之前幾年已經回落不少,但是這意味著要新增將近12萬億的貨幣投放量,在外匯占款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新增貸款至少需要維持8萬億元。有著如此高的新增貨幣量的前提,縱使沒有負利率問題,貨幣實際購買力也自然下降。
理論上說,近些年過度超發的貨幣,并未大量作用于CPI之上,但是這些貨幣仍然以各種形式游離于經濟系統之內。不斷上揚的房價,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的被炒作,各種資產價格泡沫的成形,無一不在變相地侵蝕著貨幣的價值。
顯然,貨幣貶值的風險,并不會因為所謂的負利率結束而告結。而且持續多年的低利率環境,央行一直沒能有效動用加息工具,只是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便宜錢”助漲了地方政府和國企的揮霍程度,中小企業生存艱難。
于是,伴隨著貨幣規模的高速增長,在廉價資金時代只能進一步把勤勞善良的儲戶,小有成就的老板轉化為投機者。為了規避貨幣貶值,縱使是過往那些風險厭惡者都不得不走向投機之路。這只能進一步的造成各種泡沫,對短期收益的貪婪,只會讓社會氛圍更為浮躁喧囂。
因而,央行應該拿出足夠的誠意,彌補長達兩年儲戶遭受的負利率損失。這就需要不斷的上調存貸款利息。這一方面出于存款保值、結束資金廉價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銀行瘦身,結束本不應該存在的銀行暴利。在銀行日子過于美好的時候,最受傷害的自然是實體企業。是時候了,與民少爭利,擴大消費,經濟轉型才有可能完成。不然,中國經濟就會很快的再度陷入過往的輪回之中。
作者系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財經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