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民生的重要程度與GDP放在等量齊觀的位置上,似乎足以印證民生的重要性。民生問題,涉及人均收入、社會保障、構建和諧社會等諸多方略,歸結來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是依賴于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
“根本立足點在于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擴大內需的重點要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委員認為,要擴大內需就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提高中等收入比重,實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解決中低收入者家庭的后顧之憂,“大家有錢了,就敢消費,能消費。百姓能生活得更好,經濟也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從歷屆兩會來看,厲以寧委員所關注在話題均包含民生問題,在厲以寧看來,各種經濟政治問題,都與民生息息相關。
另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對抑制結構性通脹也有重要作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種通脹叫做結構性通脹。它不是由需求過大造成的,結構性通脹是由關鍵性的產品供給不足造成的,比如說輸入型的結構性通脹。
在解決民生問題的途徑上,厲以寧也提出過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對抑制結構性通脹也有重要作用。
民營經濟得到充分發展,能使居民的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并且促進人均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民生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