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扛。老鄉說,小康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全國人大代表汪春蘭的一句話,形象而生動地描述出了2003年新農合之前的情景。
今年,已經是汪春蘭第14年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帶來了一份長達7頁的《關于解決基層醫改試點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汪春蘭所在的醫院是合肥市的三級甲等醫院,也是全省最大的醫院。作為整形外科醫生,她的病人一般都是天生畸形的,這些病在農村比較多,另外就是后天工傷、車禍造成的殘肢等。汪春蘭說,這些人大部分是來自基層。
如今,在鄉鎮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安徽省的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已經推行一年多了。實際上,改革伴隨的種種問題已開始浮現。
2009年3月啟動的“新醫改”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作為五大任務之一。按照國家要求,縣(市、區)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取消15%的藥品加價,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
另外,新醫改后,國家規定了醫院必須按照統一的醫藥目錄作為基礎藥品用藥,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藥品的效果卻打了折扣。
汪春蘭在下鄉鎮調研中還發現,新醫改后皖南的一家鎮醫院竟然出現病床閑置的現象,而其他鄉鎮中心醫院也同樣存在。汪春蘭建言,要擺正公共服務和基本醫療的關系,績效不僅要和公共服務掛鉤,更要與基本醫療掛鉤,而且要以基本醫療為抓手,來帶動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