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睿
日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出席“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策略研討會”時做了題為《中國控煙:積跬步,迎飛躍》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將通過深化醫改為控煙助力,逐步把戒煙咨詢和藥物納入基本醫保,基本藥物目錄也將添加相關藥品。”
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將煙草成癮依賴性疾病納入《國際疾病分類》,要求各國醫生給患者提供幫助。因為戒煙光靠意志力而不依靠藥物,成功率不高。
國際巨頭受益
消息傳出,有業內人士立刻指出,由于戒煙藥物的市場基本上被3家國外的公司所壟斷,這3家公司可能將因為戒煙藥被納入醫保而受益。
這3家國外的公司分別為:美國的輝瑞公司和強生公司,以及瑞士的諾華公司。在全球戒煙藥品市場上,輝瑞公司生產的戒煙藥——“暢沛”占據了霸主地位,全球年銷售額曾經達到過80億美元。由于“暢沛”上市之初,在美國被推薦作為一線藥物用于戒煙治療,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它的市場推廣。
輝瑞公司方面的資料顯示,全球已有超過1千萬人使用過“暢沛”。強生和諾華一直在戒煙藥市場上追趕輝瑞。2007年,瑞士諾華推出戒煙新產品“尼派”;2009年,美國強生公司以非處方藥方式在中國推出戒煙藥“力克雷”。
由于“力克雷”是非處方藥,在市場渠道上與諾華與輝瑞的產品有明顯的區分,銷量上升非常迅速,上市一年市場份額就達到36%左右。
市場潛力巨大
全球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國際控煙公約,宣布公共空間禁止吸煙。而醫學數據顯示,吸煙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全球權威研究證明,吸煙是最主要的單獨致死因素。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媒體主任所超說:“中國總共才13億人口,3億以上吸煙者,而且有7.4億人口受到二手煙的危害,兩個加起來,80%的中國民眾受到煙草煙霧的危害。吸煙對人體的口腔、食管、呼吸道、肺部包括人的眼睛、人的生殖功能都是會產生危害的。煙草、煙霧所帶來的危害應該說絕對是讓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煙草生產和消費國,63%的成年男性和4%的成年女性吸煙,總數達3.5億人,占世界吸煙總人口的將近1/3。據了解,戒煙治療,主要靠吃藥,目前市場上的戒煙藥幾乎只有三種,無國產藥可用。服藥戒煙,療程約為半年,根據目前的行情,14天的藥量需耗費260元;一個療程(半年)的藥費在3300元以上,著實不便宜。一個不言而喻的事實就是,中國戒煙市場潛力巨大。
“醫保戒煙”引爭議
然而,對于陳竺透露的“醫保戒煙”計劃,各界觀點不一。有人認為,這有助于控制和縮減我國3.5億的煙民規模;也有人認為,戒煙靠的是決心和定力,若用醫保資金為煙民戒煙埋單,“有限的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更有人認為,戒煙的費用不應該從有限的醫保資金里支出,而應該由煙草行業來負擔。
專注于醫改研究的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指出,評判戒煙藥是否應納入醫保,應評估四個問題:一、推廣戒煙治療是否是最有效的戒煙方式?二、戒煙花費與效果的比例是否合理?三、醫保資金有限,戒煙是否是最緊迫的公共醫療事務?四、戒煙藥的潛在消費者是富人,還是窮人?這需要有關方面對煙民的收入結構進行科學的分析。
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將戒煙用藥納入醫保,因為在這些國家,煙草是民營企業,政府的控煙措施非常有力,高額的煙草稅足以反哺這一領域醫保的支出。中國煙草業實行壟斷生產,國家專賣制度,煙草為政府提供了重要收益,政府的控煙動力顯然不足。而我國的煙草稅率卻排名世界倒數第三。公民健康的緊迫性,應該優先于GDP。實施了近30年的煙草專賣制度,也到了一個需要被重新審視的關頭。
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從醫保基金的長期運行看,為戒煙藥物付費,是眼前吃小虧,長期有效益的。廣東省中醫院戒煙門診主任鐘世杰認為,若能用這幾千元錢幫煙民把煙戒掉,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乃至癌癥的發病率,何樂而不為?
最新數據顯示:在我國,因為吸煙引發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12%,超過艾滋病、結核病、交通事故和自殺人數的總和。由于吸煙的危害有滯后性,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將達到200萬人,占死亡總數的33%。
因此,煙草控制已經成為越來越緊迫的趨勢。有專家表示,在想要戒煙的人群中,只有僅5%到7%的人戒煙成功。但是如果服用戒煙藥品進行輔助,成功率就可以達到50%以上。
(來源:中國廣播網、廣州日報、三農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