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民李某在QQ群里委托彩票站點下單,然而最后“中”了8萬元大獎卻因為沒有彩票兌不到獎。為此,他將投注站經營者、工作人員及彩票中心告到法院。近日,重慶市渝中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
李某訴稱,他長期在重慶市江北區金源路66號一家彩票投注站購買彩票。投注站為了方便老顧客,專門建立了QQ群。李某經常通過QQ群,將自己選中的號碼告訴投注站工作人員,讓其代買,次日與投注站結賬。2011年2月17日晚上,他通過QQ群向投注站工作人員謝某發送了6組投注號碼,對方表示已按要求出票。次日,開獎結果顯示,6組彩票中有兩組號碼中獎,其中一組中得8.08萬元獎金。但是,當他前往投注站領取彩票時,工作人員僅拿出5組彩票,其中一組中得1000多元。中得8萬元大獎的那一組彩票卻沒有。
對于李某的說法,投注站老板馬某并不認同。馬某表示,他與彩票中心只存在代理關系。他的工作人員建立QQ群,并不是用于出售彩票,而是為了方便彩民交流,投注站從未在網上以QQ聊天方式出售彩票。而且網上銷售彩票和賒銷彩票的行為都是違法的,投注站不能明知故犯。
彩票中心表示,從未認可網絡購買彩票的方式。這起糾紛只是李某與投注站工作人員個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與彩票中心無關。
經法院調查核實,馬某的投注站在2月17日全天沒有出售過李某訴稱的那組中得8萬元大獎的彩票。當然,彩票中心也就沒有兌獎的義務。據此,法院認為李某中獎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法官庭后表示,QQ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主要視案情而定。現實生活中,任何網民都可以注冊成為QQ用戶,并隨便取一個昵稱(網名),昵稱也可以隨時更改。而且QQ號容易被盜用,家人和好友間相互使用的情況也較普遍,其使用者具有不確定性。
本案中,李某雖然提供了當天的聊天記錄,但根據QQ應用程序的上述特性,無法確定該聊天記錄的實際操作人就是李某和投注站工作人員謝某。如果QQ記錄能夠和其他的書證、人證、物證形成證據鏈,那么就可以作為定案依據。然而,李某的主要證據就是QQ記錄,其證據效力太差。
此外,國務院2009年公布的《彩票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禁止以賒銷或者信用方式銷售彩票,而且涉案投注站還將該規定張貼在墻上,李某應當知道。同時,根據QQ應用程序和投注站工作人員陳述分析,工作人員設立QQ群及在群里與彩民交流,并沒有取得彩票中心及投注站授權,應屬于工作人員個人行為。
(據《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