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選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層的新聞大廳專門召開一次“深化文化改革,促進文化發展大繁榮”的記者會,是近幾年來文化領域并不多見的注重方式。出席會議的政協委員,既有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也有近年來在文化領域資助不菲的萬達地產董事長王健林;既有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聲名斐然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甘肅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也有先鋒文化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電影協會副主席尹力和背景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張和平。各個領域的官員和專家,加上商業領域的人士,對于文化發展大繁榮的定調已經沒有疑義。
去年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后,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也為之確立。在這個背景下,保護既有的蘊含悠久文明的遺產和厘清文化的真正要義以避免文化發展流于概念和形式同等重要。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確定的文化強國目標,是在2020年。
何謂文化強國?《決定》中解讀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
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文化事業全面繁榮;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
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既是目標,又為方向的文化強國目標,描繪的正是一條清晰的文化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