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湘潁



正值傍晚,北京延慶小浮沱村農家書屋的門口擠著五六個穿著校服、背著書包剛放學歸來的小學生,似乎正渴巴巴地等著什么。有孩子問書屋管理員李紅:“叔叔,啥時候能給我們放動畫片呀?”
走進書屋一看,就像一個小型禮堂,屋內擺放了20幾排新座椅,逾一半的位置上坐著老人、中年村婦等,大家聚精會神地盯著正面墻上一張寬大的幕布,銀幕上正在播放影片《建國大業》,看場景,影片已臨近結束。
座位后排的一排排書架在提醒初訪者,這不是電影院,而是一個新型的數字化農家書屋。自從安裝了衛星數字農家書屋設備,小浮坨村的書屋多了一個專用接收器和一臺電視,平添了一分“數字化書香”。相比傳統的農家書屋,衛星數字農家書屋的知識更新速度更快,內容更廣泛,管理成本更低。
“動一動遙控器,村民就能觀看種養殖技術和文化娛樂視頻,享受最新的資訊,大家可以隨時提出收看要求,只要通過衛星設備搜索,找到相關資源下載就可以隨時收看了。”李紅說。
數字文化“鬧山村”
在小浮沱,傳統農家書屋的普及給村民帶來了諸多閱讀便利。作為北京市第二家“五星級農家書屋”,小浮沱村的書屋擁有近1.5萬冊藏書、400多套光盤。即便如此,村民還是感覺知識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趟兒。
2011年,小浮沱村的書屋多了一口白色的“小鍋”。聽李紅介紹,這只鍋子能把大家想看的影片從天上給傳下來,想看啥就有啥。當天晚上,書屋就聚滿了人。果不其然,包括高清電影、教育知識、農業科技,只要讓李紅通過衛星設備搜索再下載就能收看了。
一天下午,承包蔬菜大棚的村民李滿江匆匆地找到李紅,說自家的大棚菜葉子發黃,不知道是什么毛病。李紅翻遍書架也沒有找到答案,便試著給衛星書屋的服務熱線打了電話。沒多久,李紅就接到反饋,衛星書屋下載平臺里已經上傳了蔬菜大棚的系列科技片。他立即登錄,找到了葉子發黃的原因,原來是大棚溫度控制不到位。知道了大棚問題出在哪兒,李滿江樂呵呵地回家了。
如今小浮沱村村民不僅能和城里人一樣看到國內外好看的電影、演唱會和大眾文藝節目,而且每天都有新花樣。“去年年底我們準備文藝匯報演出時,想參考類似的節目編排,直接撥打客服電話,沒過兩天,節目就有了。”李紅說。
李紅把每周要播放的電影、教育、科技節目,編了一個節目單,在書屋門口立個小黑板預告。為解決村里多數老人認字不多、讀書看報有困難的問題,李紅在白天盡量多放一些文藝節目或有關養生、醫療保健方面的講座,晚上則根據來書屋的人而定,每周五、周六下午放映孩子們喜歡看的動畫節目或《空中英語》等教育節目,但有一個前提,得先保證菜農的科技種植觀看需求。每個月第二、三個周末的晚上,書屋都會安排播放最新電影大片或歌星現場演唱會,讓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回到家后好好地放松一下。
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建成半年多以來,小浮坨村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變,現在,書屋成了村里人氣指數最高最旺的場所。大家平時沒事兒就喜歡到這里溜達溜達,打聽打聽這幾天有什么好講座、要放啥新片子。突如其來的人氣,讓書屋附近小賣部的老板喜上眉梢:自打書屋升級后,小賣部的日營業額也坐上了直升機,颼颼直漲。
聽說過些日子,村民們每天還能從書屋電視里看到全國一百多份報紙、當月最新的雜志和圖書,村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在第一時間了解國內外最新的信息。
農民享受衛星定制服務
“一臺電視、一個衛星高清播放機、一副天線,就能讓農民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生活。”據航天數字傳媒公司總經理鄭鑄東介紹,衛星數字農家書屋是利用衛星數字發行系統,將高品質多媒體文件、電子圖書、雜志、報紙、音像等內容以數字方式投遞到“數字農家書屋”,農民再通過電視、投影、電腦等設備閱讀和觀看。
由于利用衛星傳輸技術,解決數據傳播同步問題,數字衛星書屋憑借內容海量、不受地域限制、自動更新、因地制宜提供產品等優勢,有效解決了傳統農家書屋書報運輸難、內容更新難、覆蓋范圍有限、無法直接入戶等難題。通過衛星數字化農家書屋,無論是在青藏高原的農牧民,還是在南沙群島的邊防哨所,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更新及時的文化內容。
沿著滇緬線實地調研了當地農戶的文化生活后,鄭鑄東發現,在很多少數民族聚集的邊遠山區,普通民眾的文化生活亟待提升。處于橋頭堡地帶的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就是這樣一個邊境城市,這里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然而由于遠離文化中心,當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相對貧瘠。為此,在新聞出版總署的領導和支持下,航天數字傳媒公司選擇了瑞麗市姐告管委、勐卯鎮喊沙村、勐秀鄉三個點為“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安裝示范點。據勐秀鄉衛星書屋管理員楊曉燕介紹,由于數據資源豐富,書屋還贏得了不少緬甸小朋友的青睞,邊學中文邊看影片。
“文化扶貧,到底扶什么?”在數字農家書屋媒體見面會上,航天科技集團扶貧辦主任陳杰初主動拋出了這個問題,“用衛星為農民服務,聽起來太高、太深、太遠,但我們就是要讓農民明白,衛星技術不是陽春白雪。”
據了解,截至2011年年底,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已經在北京、陜西、湖北、寧夏、云南等省(區、市)簽約建立試點約5500多個。2012年,航天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將完成3萬個行政村的布點,讓更多農民受益。
由于和互聯網相比,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在內容選擇上有較好的掌控,為此,如何選擇數據內容,成為項目推行之初的難題。僅以試播影片為例,公司做了大量的調研,在不同地區播放了國內經典影片、奧斯卡獲獎影片、中國版本的西游記和國外版本的西游記等,最后選擇以東亞地區的電影內容為主。
衛星數字農家書屋服務靈活,可以為各地農民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產品。在試點運行過程中,航天數字傳媒公司同時不斷收集用戶的需求反饋,并及時補給。比如,應陜西的試點書屋要求,公司就及時輸入了秦腔的視頻資料。由于不同試點單位的地方戲差異較大,服務多,內容少,目前,衛星數字農家書屋的服務暫時只能做到按省級定制個性化服務。陳杰初表示:“雖然我們對農村的需求還沒有實現100%了解,但我們爭取首先滿足農民通用的需求。”
在衛星數字農家書屋中,資源的安全受控,版權保護較嚴。盡管資源不能下載分享,但依然可以通過收藏,反復觀看。據衛星通信集團北京地球站的科研人員介紹,衛星數字農家書屋通過與版權方(如雜志社、報社、出版社)進行合作分成的形式,由版權方提供PageMaker、InDesign、illustrator、Freehand10等電子排版的報刊雜志類或圖文有聲圖書文件,交由航天數字傳媒內容部進行加工,轉換格式后才能通過衛星推送到用戶終端上,再供農戶觀看。
航天數字傳媒公司把該項目定位為“公益項目”,用“低利潤甚至是零利潤”來扶持該項目。據航天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佳林測算,一戶農家書屋的前期投入是2000元,隨后一年的維護費用是1000元。但是這些費用無須村民負擔,而是由當地政府出資購買衛星數字接收設備。按一個行政村100戶居民計算,拋開先期的設備費用不算,一戶每年只需支付10元錢,就能看到同步的報刊、視頻。
盡管數字農家書屋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大力支持的項目,而該項目本身也帶有公益色彩,但在和地方政府接洽的過程中,它又很容易被看成是一個公司的商業行為。一項承載了民族責任、惠及8億農民的項目,僅靠一支10多人的團隊一個行政村接一個行政村地去“占領”,似乎不太現實。
“我們希望全社會像支持‘希望工程、‘母親水窖這些公益事業一樣,來看待數字農家書屋的推廣,每個人都盡自己的力量為農戶文化生活的豐富盡一份力。從細微來說,是為了讓他們有報刊可讀、有電影可看;從長遠來看,是為了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紐帶更加堅實。” 鄭鑄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