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濟
中國調低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政府將把201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目標由2011年的8%以上調低到7%-8%的水平。“8%”曾是確保就業和社會穩定的招牌,這將是時隔8年首次調低這一數字。這反映了歐債危機引發的風險。為避免房地產等市場過熱,中國政府制訂了經濟軟著陸的方針,這一數字調整也是為了避免國民對于經濟有過高期待感。(《日本經濟新聞》)
巨額地方債令違約風險大增
隨著地方政府有8000億英鎊的貸款面臨最終違約風險,中國呼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以防金融體系遭遇國內債務危機。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北
京為避免經濟下滑而出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銀行的大規模放貸令經濟刺激計劃進一步放大,很多資金流入地方政府的金融機構,然后進入大大小小的基建項目。當局擔心重蹈2008年至2010年銀行大規模放貸的覆轍。(英國《泰晤士報》)
政 治
中國是半自給城市的政治聯盟
從表面看,中國高度集權統一。盡管受到全球化趨向一致的影響,但歐洲各個城市仍然保持了某種特性和文化特征。不同于歐洲城市,大多數中國城市保持著單調的統一。但是,中國其實更像歐洲。就經濟而言,與其說中國擁有一個對全國統一實施其意愿的、權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倒不如說它是一個由半自治城市組成的松散的政治聯盟。這些大城市之間的競爭是中國經濟保持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紐約時報》)
中國不是蘇聯
中國在擴充海軍,實際上是擴充全部軍隊;他們宣稱對整個南海擁有主權;他們在非洲的經濟擴張沒有一天停過;中國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與伊朗關系密切,以及諸如此類。這都是事實,但至少在目前,這些行為顯然沒有對美國的關鍵國家利益構成直接威脅。它們可以被視為近幾十年來中國從“經濟病夫”到經濟強國驚人轉變的合理擴展。縱觀歷史,絲毫看不出中國目前走在戰爭的路上,也看不出中國準備為控制太平洋不惜與美國開戰。中國在鼎盛時期以中央王國自居——世界其他地方被視為一系列同心圓,這些國家和民族越是遠離中心,國力和影響力越小。中國或許在外交上會繼續惹麻煩,在貿易上橫行霸道,但這不是對美國的致命威脅——中國不是又一個蘇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
中國的腳步不可阻擋
澳大利亞外長陸克文說,中國注定將成為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全球經濟大國。陸克文在位于紐約的亞洲協會說,中國在十年內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中首屈一指的大國,對這個地區以及整個世界的和平、繁榮和穩定都會產生影響。他說,這是自500年前西班牙帝國崛起以來,一個非西方國家首次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全球經濟大國。中國的崛起并非偶然。鄧小平1978年開始的改革已經促使中國進行經濟轉型。他說,這是過去三四十年來,中國領導層深思熟慮的產物。(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
社 會
中國出現“珍貴的雪花”一代
首先是小皇帝們,他們是中國獨生子女政策背景下經常被溺愛的、長得胖乎乎的第一代孩子。現在,“珍貴的雪花”一代已經出現。“他們是‘珍貴的雪花,從出生第一天起就被包裹在棉毛衣服里,”位于中國的市場研究機構通亞公司的創始人保羅·法蘭奇說,“對于他們來說,沒有東西是完全合適的。他們要么嫌太冷,要么嫌太熱。哪怕是干一點舉手之勞的事,他們都會立即感到有壓力。”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教授說,大量的獨生子女可能會對中國社會產生嚴重影響,“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被剝奪了兄弟姐妹,第二代獨生子女甚至更加糟糕:他們沒有堂兄弟姐妹或表兄弟姐妹,沒有叔叔舅舅,沒有姑姑姨媽。當他們長大成人,父母去世后,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可能會面臨完全孤獨的境遇。”(英國《每日電訊報》)
逃離儒家的不和諧
儒家思想里的孝道觀念提倡幾代同堂式的大家庭。但是中國正在逐漸擺脫這種思想。現在,每一個中國獨生子女要贍養六位老人(原文如此,編者注),所以越來越多的城市退休者選擇和孩子分開居住。(英國《金融時報》)
微博可能發展為輿論監督者
限定在140字發言的微博,力量可不微。在成千上萬粉絲的關注下,微博作為“人民之聲”的輿論工具,有可能發展成為輿論的監督者甚至是引領者,或形成民主參與的機制。(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已成為頭號奢侈品市場
就在lO年前,北京人還騎自行車沿著胡同前行,兩旁都是四合院。而現在這些胡同已被寬闊的馬路所代替,兩邊都是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車經銷店。中國似乎即將成為一切昂貴奢侈品的頭號市場。迷戀中國的外國公司幾年前還認為中國公然造假,而現在卻把其視作是最有前途的消費者。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中國在2015年前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昂貴商品的頭號市場。甚至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已經成為頭號奢侈品市場。而事實上,這些數據低估了中國的消費實力,因為中國的富人經常到國外購物以規避國內的高稅率。(美國《洛杉磯時報》)
文 化
中國電影尚無法取得期望的成功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電影的主題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1997年之后,大陸電影業經歷了一股新浪潮。作為宣傳工具的電影被賦予人文主義色彩,同時也被商業化。2005年后發行的《集結號》和《云水謠》等電影弱化了政治主題。中國電影人還模仿好萊塢的電影制作風格和主題,并在其中融入中國文化和歷史題材,如《功夫》等電影。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影業,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中國電影仍無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種成功。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國內和海外市場,中國電影都面臨好萊塢電影的激烈競爭。2011年在中國票房收入最高的5部電影中,有4部是好萊塢制作的。缺乏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字幕障礙、推廣不力以及題材單一是中國電影無法在國內外走紅的原因。(印度《和平與沖突研究所網站》)
中國可能要限制電影票價
國家廣電總局可能要對電影票價實行最高限價,并要求影院增加半價票的場次和時段。此舉旨在減輕大眾看電影的票價負擔。過去一年中,對票價高的抱怨聲愈演愈烈。中國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依據影院位置可從20元到100元不等。據藝恩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的平均票價在人民幣40.40元(合6.4美元)左右。限制電影票價似乎有悖于中國大力扶持國內電影業的努力。中國一直大力支持建設堪與好萊塢相抗衡的電影制作公司和輸出中國文化。北京一直在謀求加強自身的軟實力,以與其迅速增長的經濟與軍事實力相匹配。據藝恩咨詢說,政府確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范圍內的銀幕數量要由今天的9200塊增加到2萬塊。(美國《華爾街日報》)
科 技
中國科研成果顯著
2010年中國發表了969315篇科學論文,這一數據來自愛思唯爾公司,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和醫學信息出版公司之一。中國的科學論文發表量同比增加了22.83%。愛思唯爾公司的數據還表明,中國的科學家更與時俱進。這一出版業巨頭還指出中國有885個優勢領域,在計算機科學、醫學、數學、物理學和保健科學方面成果顯著。(印度《經濟時報》)
軍 事
中國尋求確立太空戰略優勢
中國公布的白皮書闡明了其未來太空計劃的發展方向,中國目標是縮小與兩大強國俄羅斯和美國的差距。中國在這本白皮書中提出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在2020年年底前建立一個軌道空間站;開展月球探測活動,其中包括完成月面采樣返回任務和登月任務;提高發射能力,并開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相抗衡;推進對行星、小行星和太陽的考察探索。很明顯,中國將從白皮書中所提出的太空計劃中獲得戰略優勢。例如,自主的軌道空間綜合設施可以成為外太空的一個戰略前哨,有助于提高中國開展太空戰的能力。(印度《商業旗幟報》)
中國開始對太空的新一輪探索高潮
當中國的“神舟八號”航天器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時,它預示著中國在太空這個最后的邊疆開始新一輪探索高潮。(阿聯酋《國民報》)
中國海軍將實現擁有一艘航母的夢想
中國海軍終于實現了長期以來的夢想:擁有一艘航母。這是能改變中國海軍及其與世界關系的漫長進程的第一步,這是中國作為崛起的大國進入社交界的另一場聚會。(日本《外交學者》)
中國航母試航
試航令許多美國防務分析家感到吃驚,他們曾對中國在建造航母方面取得的成就持懷疑態度。(美國《防務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