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聞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活有助降低老年人(包括80歲以上人群)患阿爾茨海默病(早老性癡呆)幾率。
研究發現,考前喝杯水的學生,成績比沒喝水的學生高10%,這可能是因為腦細胞含水量高時信息流動更暢通。另外,水也許還能穩定神經。
4月27日,“中國肺癌防治聯盟”正式成立,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擔任聯盟主席,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擔任聯盟名譽主席。
伊朗研究調查200名心臟病婦女生下的216個孩子,其中75%為女孩,從而首次顯示,孩子性別與母親心臟病之間可能有關聯。
新知
吃得咸,易中風
多吃鹽,血壓高,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吃得咸會否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則尚無定論。
邁阿密大學醫學院針對2657位老人展開飲食追蹤研究發現,每天攝取4000毫克鹽分的老人,10年內患中風危險是每天攝取鹽分不超過1500毫克老人的3倍。而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則是每天不超過2000毫克。
主導這項研究的學者加迪內爾據此表示:高鹽分攝取是很普遍的飲食習慣,即使不存在血管風險因素,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旅行病”,男女有別
旅行中容易染病,而且染病種類很可能與性別有關。
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在容易染上的“旅行病”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腹瀉或其他腸胃病、尿道感染;男性在旅行期間更容易發燒,或者被蚊子、虱子等叮咬,染上瘧疾、登革熱和傷寒等。
研究人員據此指出,雖然所有人旅行都應攜帶預防蚊蟲咬傷傳染疾病(如瘧疾)的藥物,但男性更需要注意常備驅蟲劑,女性應特別注意準備止瀉藥。
親屬腎臟移植技術得到改進
目前國內外親屬腎臟移植中80%選擇左腎,因為摘取右腎難度太大。但為捐贈者著想,醫生更希望盡量摘取功能相對較弱側腎(可能就是右腎)。為解決這一難題,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泌尿外二科以黃赤兵教授為首的專家團隊經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對手術方法進行創新,新方法有兩個顯著優勢,一是對捐獻者不造成額外傷害,二是取捐獻者的生殖腺靜脈作材料將腎靜脈延長3~6厘米,簡單易行,安全性高,完全滿足外科手術需要,適合大范圍推廣。
新橋醫院泌尿外二科馮嘉瑜副主任就此研究成果撰文并在國際《WorldJournalofSurgery》雜志發表,該文章同時得到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David.Scott教授的高度贊揚。
(通訊員李春梅)
工作狂,有心病
工作狂也稱“工作上癮”,看起來是夸獎之詞,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挪威和英國研究人員推出一套名為“卑爾根工作上癮標尺”的評判工作狂的標準,這也是世界上首套相應標準。
標尺包括7項內容:你想著如何空出更多時間來工作;你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超過最初打算;你工作是為了減輕罪惡、焦慮、無助和抑郁感;他人曾勸你減少工作時間,你沒有聽從;如果被禁止工作,你會感到緊張;你的興趣愛好、休閑活動和體育鍛煉排在工作之后;工作如此繁重,已經影響你的健康。回答可以是“從不”、“很少”、“有時候”、“經常”和“總是”。如果你在至少4項內容中程度為“經常”或“總是”,那么你稱得上是一名“工作狂”。
記事
七旬老漢抓好牌把命喪
棋牌社二樓東窗下的麻將桌旁,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用瘦骨嶙峋的手擦著眼淚,看著麻將桌下躺著的男子喃喃自責:“都怪我,把你攔在家里有多好,非得來打牌。”
據鄰桌多名麻友回憶,出事老人午飯后好像就有些累,上了趟廁所后氣色越發不好。一會兒后,老大爺抓到一張難得一見的好牌,按牌局規定,僅這一把就能讓他贏上很多,他也因此特別激動,隨后突然身體一歪,淌了口水,同桌的人找來幾粒救心藥給他服下,并趕緊打電話通知醫院。20分鐘后,120趕到奮力搶救,但還是沒能挽回老人的生命。
專家表示,老年人要定期檢查身體,越是年齡大猝死幾率越高,挽救的可能性越小。猝死最常見的病因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快、惡化快,留給醫生急救的時間非常短。此外,情緒驟然變化(如突然高興和悲傷)、飲食不當、吸煙、勞累等也是重要誘因。
五齡童滋補過多頻流鼻血
李先生的兒子剛滿5歲,爺爺奶奶都非常疼愛。前陣子,奶奶不知從哪聽來一個方子,說用黃芪、黨參燉湯喝能使人強壯,便天天燉湯給孩子喝,孩子喝厭了就加在稀飯里繼續補。李先生曾勸她不要如此頻繁給孩子補,遭到反對,奶奶認為,這東西大補又安全,吃多了也不礙事。不過最近幾天,孩子天天早晨醒來都會流鼻血,李先生擔心孩子補多了,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
醫生了解情況后,趕緊讓孩子停止服用中藥。并解釋道,從中醫角度看,孩子稚陰稚陽,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應順其自然,如果這時候服用過多的補品,很容易造成火大、火旺。時間長了恐怕影響孩子生長發育,造成早熟、腑臟功能受損等。另外,中藥也是藥,是藥三分毒。就黃芪、黨參來說,都是補氣的藥,氣虛的人才適用。黃芪性溫,應該加些滋陰藥一起服用。沒有任何毛病的小孩服用后很容易出現流鼻血、大便干燥、睡眠不好、哭鬧等癥狀。
多喝水,也中毒
前不久,一家公司組織員工進行郊外拉練,兩個多小時徒步走結束后,一名口渴至極的年輕員工一口氣喝下5瓶礦泉水,隨后,他臉色煞白,雙手一個勁地抖動,不停地嘔吐,同事趕緊送其入院。經查,他的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指征都十分危險。同事介紹了拉練的情況后,急診醫生再結合癥狀,立即判斷為水中毒!
急診醫生介紹,人體大量補水后血液被稀釋,滲透壓降低,水會通過細胞膜滲入細胞內,使細胞水腫,輕則使人頭暈、嘔吐或產生幻覺,重則使人昏迷、呼吸暫停乃至死亡。看來,盲目喝水也是可能中毒的,那么,怎么喝水才健康呢?
人體每天至少要消耗2000毫升水,算下來約是8杯水,不過不少食物中也含不少水分,扣除這些后,其實一天喝1200毫升水就夠了,大約是2瓶礦泉水。鑒于人們日常生活中補水渠道較多,與其用喝8杯水作養生標準,不如用每天排6次尿作參考。
數字
7.9%——國家食藥監局4月27日公布藥用明膠和膠囊抽驗結果,166批明膠中1批產品鉻超標,藥用膠囊不合格率為7.9%。
22.45%——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顯示,腦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高達22.45%,最年輕患者更是只有7歲。
75%——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血管并發癥,糖尿病患者因此死亡者占糖尿病死亡總人數的75%。
3700萬——美國最新研究表明,人只要呆在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就會以每小時3700萬(個)的速度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之前在房子里的人留下然后從地板上激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