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愛萍 胡曉聰 黃月燕

[摘要]目的:探索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方法: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39例需要口腔正畸的患者,觀察該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療效。結果:患者均對微型種植體表現出較好的耐受性,微型種植體本身比較穩定,矯正治療結束后,所有正畸患者面形良好,效果理想。結論:微型種植體在正畸治療中可以提供比較理想的支抗,并且操作過程簡便靈活,可靠性好,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型;種植體;口腔正畸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6-1003-02
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療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之一。矯治過程中經常需要絕對支抗,即使支抗牙沒有任何支抗喪失。但是,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施加任何一個作用力都會產生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因此,要想獲得完全沒有支抗磨牙移位的絕對支抗控制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特別是在僅僅使用口內支抗的情況下。在口腔正畸中,支抗通常被用來抵抗矯治力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療過程中,支抗是否穩定是牙頜畸形矯治決定因素,例如牙齒的移動和數目等都與支抗的穩定密切相關[1]。傳統的方法包括頜間牽引、唇擋、口外弓以及舌弓等,然而以上方法的治療效果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可能會出現后牙前移現象,行超強支抗治療的患者尤為突出[2]。自從種植“骨結合”的概念在醫學上被提出,其足夠的生物力和長期的穩定性得到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證實,因此,在口腔正畸治療時得到廣泛應用[3]。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07~2011年口腔正畸科患者59例(男23例,女36例),年齡18~37歲,平均25.3歲。患者的入選標準為雙牙弓嚴重前突33例;牙前區牙列III度以上擁擠26例。所有患者均沒有正畸治療史,沒有系統性疾病,并且口腔的衛生較好。病例的排除標準為面型前突不嚴重;牙齒II度擁擠,面型表現不明顯;患者口腔衛生差。
1.2 治療方法:所有正畸患者的治療均選用直絲弓矯治器(長沙天美齒科公司),微型種植體支抗自攻型微欽釘及專用起子(慈溪市慈北口腔器械有限公司)。對于雙頜前突嚴重的患者,先拔除其第1前磨牙,然后行直絲弓矯正治療,使牙列排列整齊。行關閉拔牙間隙的前1個月內將支抗種植體植入備用,支抗種植體的植入上頜一般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頰測根間,下頜一般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之間。若患者需要壓低前牙,則先行直絲弓矯治技術,使牙列排齊整平,植入上頜中切牙和側切牙之間。
植入微型自攻型鈦釘:先將植入部位明顯標記,拍攝全景片、側位片和根尖片,檢查患者牙根形態及位置。種植體在植入之前,需進行局部麻醉,麻醉深度不需達到齒槽,麻醉軟組織即可。自攻型螺釘可以通過患者的牙齦直接植入骨內,既簡化手術過程,又減少手術創傷。如果患者的植入部位被牙槽粘膜所覆蓋,則需要行3~5mm縱行切口。在完成支抗以后,以植入工具套住種植體頭部,將其與植入相反的方向旋出。微型種植體植入區需要保持清潔,利用軟毛刷或清水沖洗,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漱口水,防止種植體周圍炎癥。微型種植體在取出時,不需要麻醉,植入體在短期內可得到良好愈合。
1.3 療效評價:測定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療效,主要從患者上下頜骨變化(SNA、SNB、ANB、Z/Angle)和上下頜牙齒變化(OB、OJ、U1/L1、U1/SN、L1/MP)特征,并應用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療效的顯著性,分析過程由SPSS軟件完成,顯著性水平設置為0.05。
2結果
經過約20個月的治療,所有正畸患者均對微種植體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微種植體本身比較穩定,微種植體部位處的軟組織有輕度的水腫,患者沒有感染或炎癥發生,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感。矯正治療結束以后,患者的面型良好,牙列整齊,形成尖窩狀交錯,沒有牙合干擾或功能障礙。患者和家長對矯正治療后面型比較滿意,醫患雙方對治療結果均滿意。療效統計結果見表1~2。
3討論
種植體支抗具有以下優點:體積微小、操作簡單、創傷較小、支抗作用持續穩定,并且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認可[4]。研究表明,持續穩定的牽引力能夠更加有效地、更加快捷地使正畸牙健康移動。然而,微型種植體正畸支抗治療過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問題:①盡管微型種植體的體積微小,操作簡潔,并且較傳統的種植體穩定性更好。但該技術仍然是具有創傷性,并且對患者形成心理影響。在口腔正畸科室內,診治的對象以兒童為主,一般會對手術存在抵制和恐懼,因此對手術的進程和完成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②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引發并發癥的可能,比如使患者的牙根造成損傷,通常情況下,牙根間距很小,治療操作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傷到牙根,使患者的咬合發生不適,甚至會引發感染,以及種植體的松動;或者患者的豁膜受到刺激,會造成感染和炎性反應,致使患者的植入部位發生腫脹和疼痛;又或者是微型種植體在移動時,會傷及周圍的組織結構,如神經或血管。因此,種植體部位的選擇至關重要,要盡量遠離神經和血管,以及敏感的組織器官[5]。
微型種植體如果要保持長期穩定,必須與臨近的組織器官和骨質有很好的結合。較長的種植體能夠增加其與骨的接觸,有利于增加種植體的抗載荷能力,從而更加有利于種植體的穩定和治療效果。如果患者頜骨的結構允許,醫生應該選擇較長的種植體作為正畸支抗。微型種植體支抗為口腔正畸提供嶄新的治療手段,為口腔正畸的設計和矯治帶來重大的進展。需要強調的是,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應用仍處于剛剛起步,在技術上還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6]。此外,患者在接受種植體支抗治療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其對種植體支抗的心理承受能力,將是醫務人員工作和努力的方向。隨著醫學研究和臨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和光明。
[參考文獻]
[1]陳 巖,李云華,孟興凱.口腔正畸微種植體的實驗研究[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6,28(6):507.
[2]鄧卓峰,毛 靖,李 平,等.正畸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的臨床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6,2(3):305.
[3]曾祥龍.正畸種植體支抗的發展類型與應用[J].口腔正畸學,2005,12(1):78.
[4]Samuels RHA,Willner F,Knax J,et al.A national Survey of orthodontic facebow injuries in the UK and Erie [J].Br J Orthool,1996,23:11.
[5]Miyawaki S,Koyama I,Inoue M,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tability of titanium screws placed in the posterior region for orthodontic anchorage [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4:373.
[6]郭邑隆.國產微型自攻欽釘種植體支抗在正畸臨床中的初步應用研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6,21(5):170.
[收稿日期]2012-03-10[修回日期]2012-04-2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