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紅

因齲病或外傷所致的前牙切角缺損,或因發育不良及不良習慣所致的前牙間隙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影響患者的美觀、發音和咀嚼功能,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因此患者修復意愿強烈。我科開展的使用納米樹脂材料修復前牙切角缺損和前牙間隙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我科自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集176例(270顆)患者,其中男81例,女95例,年齡18~65歲。均為前牙切端缺損(不累及牙髓)和前牙間隙。Filtek Z 350通用型納米樹脂(3M公司,美國),Adper single bond2納米粘結劑(3M公司,美國),35%的磷酸酸蝕劑,Dentsply QHY75型光固化機。
1.2方法及步驟:齲齒所致的前牙切角缺損需先去除腐爛的牙體組織,清潔牙面、隔濕、吹干。深齲洞則需要先用氫氧化鈣墊底,再用聚羧酸鋅粘固或粉玻璃離子墊底。使用35%的磷酸酸蝕牙面15~20s,徹底沖洗牙面5s,用干棉球拭干牙面,將Adper single bond2納米粘結劑均勻涂布牙面,最好涂兩遍,輕吹3~5s,光固化機光照10s,選好顏色后用Filtek Z 350通用型納米樹脂漸充填缺損或前牙間隙,厚度不超2mm,逐層固化。雕塑好形態后調整好咬合關系,去除多余部分材料并仔細打磨拋光。
1.3判斷標準:修復后6個月和2年追蹤觀察和隨訪,并直接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參照Ryge提出USPHS評價系統[1]制定出本測評價標準。成功病例:冠外形和功能恢復良好,充填物無松動脫落、無變色,邊緣無裂隙,無繼發齲,無牙髓炎癥狀。失敗病例:充填物松動脫落、變色,有繼發齲或牙髓炎癥狀。
2結果(見表1)
3討論
3.1復合樹脂是目前口腔臨床中最常用的材料,其臨床技術操作已成體系。隨著復合樹脂材料研究的發展,復合樹脂的粘結、機械美觀等各種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逐漸取代了顏色不佳的銀汞合金等充填材料,在臨床上直接修復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前牙外傷或齲齒所致的切角缺損面積不大或前牙間隙,如果使用烤瓷修復就會需大量磨除牙體正常組織情況下,使用納米樹脂修復是個較理想的選擇。表1示,應用納米樹脂材料修復前牙切角缺損和前牙間隙6個月及2年后的成功率非常顯著,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材料。
3.2應用納米樹脂材料修復時比色是很關鍵的一步,它直接關系到修復的效果。應當使用相配套的比色板進行選色,在自然光線下進行選色。因為有視覺疲勞的關系時間選色最好不超過3s,同時要與患者溝通,征求患者的意見。
3.3感染的牙齒組織含有大量的細菌及細菌毒素,修復前如果不能將其徹底清除勢必將感染擴散而發生繼發齲導致充填失敗。所以治療時去除齲壞組織,保護正常牙髓系統。盡可能保存正常牙體組織并恢復其功能及美觀。
3.4減小和防止充填體邊緣微滲漏是提高改善系統質量,修復科運用納米的重要環節,設計合理類型,選用高粘結性強度粘結材料,嚴格規范的臨床操作及充填后的拋光是減少微滲漏,保證和提高修復質量的根本[2]。
3.5良好的修復和拋光能夠提高樹脂修復體的美觀和延長其使用時間,降低樹脂表面著色,減少菌斑聚集,防止繼發齲。Reis[3]認為樹脂拋光后表面粗糙程度與樹脂含量、硬度、排列及大小有關。
3.6材料脫落的缺損與脫落的原因常受咀嚼等外力影響,固位力不足等,因此充填完畢后應注意咬合調磨,避免咬合高點形成而使充填物在受到過大咬合力而脫落,同時也避免前伸牙合時的早接觸,從而提高修復體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姬愛平,王嘉德.應用牙本質粘合劑和復合樹脂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評價[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6,31:210-213.
[2]余 擎.牙科臨床規范化操作圖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36.
[3]ReisAF,Giannini M,lovadinoJR,et al.Tho effect of SW polishing systems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wo packable resin-based composites[J].Am J Don''''t,2002,15(3):193-197.
[收稿日期]2011-01-05[修回日期]2012-02-27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