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花器創新在插花藝術的創新發展中,花器創新起有著重要作用。在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勇于打破常規,大膽創制和運用各種新材料、新型態的花器,不僅有利于使煥發插花藝術的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也有利于吸引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促進插花藝術的繁榮。
關鍵詞:插花;花器;創新運用;廣東園林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插花花器的功能包括兩個層面有二:一是實用功能,用于盛放鮮切花和盛水,以保養、支撐、承托花材和塑造花型。二是藝術功能,花器是插花作品整體構思和造型的組成部分,它與花材、花型完美組合,共同塑造和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
由于花器在插花創作中的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插花藝術的創新發展中,花器創新也起著重要作用。在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打破常規,大膽創制各種新材料、新型態的花器,并在作品中進行個性化的運用,是當代插花藝術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和活力的強大源泉動力,同時也有利于吸引社會大眾廣泛參與對插花藝術的廣泛參與。
1 花器創新的物質和精神重要條件
在古代中國,花器創新的歷史與插花藝術一樣源遠流長。從最初佛教供花的爐、罌,發展到后來壺、盤、觚、瓶、盆、碗、筒、籃、缸、觶、鼎、囊等容器,器型從單一走向多樣化。但材質上由于受到農業社會的物質技術條件的局限,材質上變化創新并不多,基本上局限在是陶瓷、竹木、土石等質地上。
進入近代,大工業文明使社會生產力發生質的飛躍,石化、建材、冶金、紡織、造紙、包裝等工業門類高度發達,新材料層出不窮,產生了塑料、尼龍、腈綸等材質的石化類容器,不銹鋼、鋁、鈦等材質的冶金類容器,玻璃、玻纖、混凝土等材質的建材類容器。隨著新材料、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復合化、智能化材料得到開發。,這就為花器創新提供了全新充分的物質技術條件[1]。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民生普遍改善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插花藝術廣泛進入到家居居室、商場、酒店、餐廳、寫字樓、公園等各種日常生活場合場所,吸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參與喜愛。現代社會民主、平等、自由、個性解放的觀念深入人心,藝術上崇尚個人創造力的發揮,消費上講求適應滿足個性化需求,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多元化的花藝創作者,因應針對各自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發揮展現各自的個性、風格,為花器創新注入巨大強大的活力。
2 花器創新的突破
在新時代背景下,插花藝術中的花器創新日趨活躍。在近年國內國際外的一些花藝賽事中,這種創新的亮點頻頻閃現顯現。從近年各類插花花藝大賽上,可以窺見了解到花器創新的一些潮流和風尚。
2.1創新花器材質,以新穎的藝術語言表現特定的主題。
花器有不同的材質,材質也是一種藝術語言。不同的材質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和視覺效果,也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聯想。常見的花器多為陶瓷、竹木等傳統材質,適合于營造傳統美學意境中的藝術形象,而混凝土、鋼鐵、鋁合金等現代工業材料在插花藝術中則較少運用,它們適合于營造現代、新銳、富于沖擊力的藝術形象。大膽創新、采用新材質制作花器,往往可在表現某些特定主題時,收到奇效。
在2006年第四屆亞洲杯插花花藝大賽中,日本插花師原田昌弘的季軍作品[2],卻打破常規,采用混凝土和鋼鐵等現代建筑材料制作花器——底部四個方形水泥柱狀體,分別承托不銹鋼枝,支撐起作品右半部的框架,中部用混凝土制作三個彎月形花器,植入黃玫瑰和龍柳枝,頂部用兩枚混凝土仿制的卵石,插植帶葉的紅玫瑰。現代工業文明意象和大自然意象相對比,粗糲的混凝土粗糲的材質與玫瑰的綽約風姿相映襯,發揮新材料獨特的材質魅力和表現力,表現闡述了“工業社會與自然界互相融合,和諧相處”的命題主題。這就是通過花器材質的創新,將混凝土、鋼鐵等現代工業元素引入插花藝術形象之中,以新的藝術語言表達傳統材質難以表達的主題。
2.2巧用日常生活用品,創制異型花器,放飛藝術創意。
一般情況下,花藝創作中所使用的花器,一般情況下都是插花專用器皿。專用器皿雖有眾多款式,但以工廠化標準生產的產品,總是難以脫離一定的常規和套路,它對藝術構思的容納空間是有限的。而藝術創作思維的創意和變化卻是無限的,這兩者之間必然產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借用將原本與花藝無關,甚至原本并不是器皿的生活用品加以創意改造,自制異型花器,可以讓藝術創意突破專用器皿的局限,實現個性化的藝術創作。
臺灣選手創作家鄭秀煒的作品《二人世界設計》(見圖1),借用一對黑色布質女用手套為花器,以女性秀美的纖纖玉指的秀美,與藍色小百合花型相組合映襯,表現溫柔、細膩的愛情之美。來自臺灣區花店業協會的作品——《蝶衣舞》(見圖2),它的花器是以借用一件女式襯衣為素材。采用黃銅線和染色麻線編織而成的這件橙紅色女襯衣,衣領口斜插幾枝輕盈靈動的蝴蝶蘭,配以飄逸舒展的常春藤。衣服和花完美組合,引起發觀眾對女性美的各種聯想。
在近年興起的“自由式插花”中,這種從日常生活中自由取材,、隨機創作的插花創意更被發揮至極至極致。所謂“自由式插花”,就是從花型塑造到花器運用都是隨心所欲,不拘一格,任何一件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信手拈來借用,稍加改造便成為別具一格的花器,體現個性化的生活品味。
比如,在洗手間用放家庭裝的較大的牙刷盒為花器,折上二兩枝康乃馨插放,簡潔明了;在電腦臺上用一個可樂罐插上一枝紅玫瑰,折射出年青主人的陽光、開朗和瀟灑;將廢舊的塑料口盅改作花器(圖3),插上觀葉植物,裝點于洗手間內,小空間頓時生機盎然。
用在質地粗糙的麻袋中插放一把青蔥青翠喜人的龍柳枝,散發別有一番來自鄉間田園的濃郁野趣,返樸歸真的泥土芳香沁人心脾,用以裝點家居窗臺,別有一番彰顯清雅脫俗的品味。用盛放包裝乳膠漆的白鐵桶作花器,插放一簇紫紅色郁金香,現代生活元素和自然韻味隨意大方地結合,既時尚又不失雅致。…..……總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可提取的不少的生活用品可作為花器運用,創作出新穎可愛的小作品。自由取材的花器運用,極大地解放拓展了插花藝術的創新思維。
2.3花無定器,打破常規,任意縱橫。
常規的插花作品都是將花型固定于一個或一組小型的容器之中,然而花器創新無禁區,這一鐵律也同樣可以被打破。
2006年第四屆亞洲杯大賽廣州團的插花作品《嶺南竹韻》(圖4),就打破了這個常規。這一作品是以“竹”為主題,由多個單元組合而成的大型創作。其中的“竹筍”單元(見圖5)由兩個層次的構圖組成,在第一個層次上,創作者打破常規,把地板作為特殊的花器使用,在地板上鋪灑花泥,植上數株竹筍,筍尖上連接化裝成藤蔓的鐵線,鐵線串連的保鮮劑瓶上插著泛青的紅掌,藝術地再現了春筍破土的場面。在第二個層次上,創作者以生銹的鐵皮缸、鐵皮箱、竹排筐為花器,插植密密麻麻的竹筍和成片火紅的紅掌。兩個層次高低錯落,組合成初春的嶺南大地上的雨后春筍從紛紛破土到蔚然成林的一幅動感畫面,寓意南粵大地生機蓬勃的氣象。這是因應主題需要和布展環境條件,在花器構思上的巧妙突破。
長久以來,制約插花藝術普及的“門檻”因素之一便是花器。專用花器既昂貴,又不易獲取,選購工作需耗費不菲的金錢、時間、精力成本,不利于初學者入門。而花器的創新運用,特別是從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創制各種“非專用”的花器,既成本低廉,又易于獲取,從而大大降低門檻,有利于社會大眾廣泛參與對插花藝術的廣泛參與,極大地促進了當代插花藝術的繁榮興盛。
作者簡介:何岸燕,女,廣東湛江人,1979年生,1999年起從事綠化環境布置和插花藝術事業,致力于東方式和西方式插花研究。2009年3月獲二級插花技師資格。曾獲廣州園林博覽會“藝術插花”多次獎項。QQ郵箱:911844086
參考文獻:
[1]羅寧.集合美——插花藝術[J]. 北京林業大學 羅寧(《廣東園林》,1993年第,(4)四期第:16.頁)[J]
[2]中國花卉協會,廣州市花卉行業協會主編.花藝盛典——第四屆亞洲杯插花花藝大賽作品集[Z](中國花卉協會.廣州市花卉行業協會主編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6年9月,9:第1版第30頁).
作者簡介:
何岸燕(1979- ),女,廣東湛江人,二級插花技師,致力于東方式和西方式插花研究
E-mail:9118440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