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成
川劇有折戲叫《打餅》,那“餅”是什么?我們不妨搜檢舊書,尋找依據。
《說文解字》云:“餅,面餈也。從食并聲?!薄都本推罚骸帮烉D麥飯甘豆羹?!鳖亷煿裴專骸帮?,并也,溲面而蒸熟之則為餅?!薄夺屆め岋嬍场分^:“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蝎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彼吸S朝《緗素雜記·湯餅》:“余謂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p>
《夢粱錄·珠子市》:南宋臨安“又有早間賣煎二陳湯,飯了提瓶點茶,飯前有賣馓子、小蒸糕,日午賣糖粥、燒餅、炙焦饅頭、炊餅、辣菜餅、春餅、點心之屬?!?/p>
鍋魁與燒餅
川劇《打餅》介紹了潘金蓮的精彩表演:(括號內的文字表示演員的動作)
潘金蓮(做打掃案板狀。指地下):“這是爐子,”……(從高架上取下竹簸箕,又從竹筐中舀出面粉倒在案板上,然后在面粉堆中破開一個坑,向中間倒水……把面粉和好,搓成長條。將長條扯成團狀,分別放在案板上。 ……繼續揉面,然后將餡子包在餅中而后拿起一棍子。將面團做成餅狀。又取下竹簸箕,將餅裝在竹簸箕中簸動,撒芝麻狀,又抬出撬板,在上面刷上油。而后將做好的餅放在撬板上,然后把撬板放在火上……忙從爐子上取下撬板,把餅子取出來。)
潘金蓮又學武大郎吆喝:“紅糖餅子。白糖餅子。 椒鹽酥鍋魁?!?/p>
按,就川劇“打餅”情節交代看,是憑空模仿打餅的過程,即以前成都街頭常見的“打鍋魁”的過程,那餅就是“鍋魁”。
所謂“撬板”,成都叫“鏊子”,圓的鑄鐵板,一邊套有木柄可持。置爐火上依次放上四五個烤鍋魁半成品;待其略顯烙痕,即夾入爐內烘烤。繼續烤烙打出的鍋魁半成品。第二鏊鍋魁半成品略顯烙痕,即移開鏊子夾出爐內成品鍋魁;如此重復下一鏊的烤制過程。
鍋魁,又叫鍋盔、鍋盔饃(傳說以頭盔代鍋烤制的饃餅),是關中和四川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方便面食。
燒餅與油餅
白魚先生指出:早年山東電視臺攝制《武松》,讓武大郎賣了燒餅,有專家批評后,央視拍《水滸傳》(即老版《水滸》)時就拍成大郎賣饅頭了。潘長江等以武大郎的事為框架演了個小品,還是賣了燒餅。2010版電視劇《水滸傳》中,不但武大郎賣了燒餅,而且在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臺詞中還幾次直接稱為“燒餅”。這還是誤解了“炊餅”。
首先說燒餅。《齊民要術》“作燒餅法”曰:“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薄八栾灧ǎ阂运柚?、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p>
《續漢書》:“靈帝好胡餅”?!短接[》引王隱《晉書》載:“王長文,州辟別駕,陽狂不詣,舉州追求,乃于成都市見,蹲地嚙胡餅?!蓖瑫州d:“王羲之幼有風操,郗虞卿聞王氏諸子皆后,令使選婿。諸子皆飾容以待客,羲之獨坦腹東床,嚙胡餅,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問為誰,果是逸少,乃妻之?!薄度o決錄》:“趙歧避難至北海,于市中販胡餅?!薄短接[》引《趙錄》:“石勒諱胡,胡物皆改名。胡餅曰搏爐,石虎改曰麻餅?!?/p>
《舊唐書》:“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哿铡兑磺薪浺袅x》:“此油餅本是胡食,中國效之,微有改變,所以近代亦有此名,諸儒隨意制字,未知孰是。胡食者,即畢羅、燒餅、胡餅、搭納等是。”
《清異錄》曰:“湯悅逢士人于驛舍,士人揖食,其中一物是爐餅(即胡餅),各五事,細味之,餡料互不同,以問,士人嘆曰:‘此五福餅也?!?/p>
至于油煎餅,有膏環,一名“粔籹”。《齊民要術》曰:“用秫稻米屑,水、蜜之,強澤如湯餅面。手搦團,可長八寸許,屈令兩頭相就,膏油煮之。”雞鴨子餅:“破寫甌中,不與鹽。鍋鐺中膏油煎之,令成團餅,厚二分?!?/p>
李時珍曰:“寒具,冬春可留數月,及寒食禁煙用之,故名寒具。捻頭,捻其頭也。環餅,象環釧形也?!?《周禮》鄭玄注云:“寒具,米食也。”賈思勰《要術》云:“環餅一名寒具,以水溲,入牛羊脂和作之,入口即碎。細環餅、截餅:環餅一名“寒具 ”。截餅一名“蝎子”。皆須以蜜調水溲面;若無蜜,煮棗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餅美脆。截餅純用乳溲者,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林洪《清供》云:“寒具,捻頭也。以糯粉和面,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余,宜禁煙(火時)用。觀此,則寒具即今馓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蘇東坡《寒具詩》云:“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p>
湯餅
《東京夢華錄·餅店》:“凡餅店有油餅店,有胡餅店。若油餅店,即賣蒸餅、糖餅?!?注云:“秦漢逮今世所食,初有餅、胡餅(加上芝麻的叫‘胡餅,因為芝麻是從西域引進)、蒸餅(蒸制的叫‘蒸餅)、湯餅(水煮的叫‘湯餅,就是面皮、疙瘩湯之類)四品?!?/p>
《初學記》引晉束晳 《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薄盎\無進肉,餅無流面,妹蝓咧敕,薄而不綻。糅糅和和,胰色外現,柔如春綿,白若秋練?!?/p>
《世說新語·容止》載:“何平叔(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讓人吃熱湯面來檢驗他是否傅粉化妝,不失為偵察的好方法。
《齊民要術》載:“水引、馎饦法:細絹篩面,以成調肉臛汁,待冷溲之。水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宋程大昌《演繁露》:“古之湯餅,皆手搏而擘置湯中。后世改用刀幾,乃名‘不托 ,言不以掌托也?!边@些就是至今食用的面片、拉面、揪片、削面之類。
又,切面粥,一名“碁子面”。“剛溲面,揉令熟,大作劑,挼餅粗細如小指大。重縈于干面中,更挼如粗箸大。截斷,切作方碁。簸去勃,甑里蒸之。氣餾,勃盡,下著陰地凈席上,薄攤令冷,挼散,勿令相黏。袋盛,舉置。須即湯煮,別作臛澆,堅而不泥。冬天一作得十日?!?/p>
蒸餅與炊餅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多次提到武大郎賣炊餅。注意:
該小說中炊餅乃以“扇籠”(蒸籠籠屜)計,這證明其并非爐烤食品;但后來川劇的作者和演員都以“鍋魁”為 “炊餅” ,誤之。
《周禮·天官·醯人》篇曰:“羞豆之食,酡食糝食?!睗h儒注曰:“酡食以酒為餅?!辟Z公彥疏:“以酒酡為餅,若今起膠餅?!秉S庭堅以為:“起膠餅蓋今炊餅。”
周祁《名義考》:“蒸而食者‘蒸餅,又曰‘籠餅,侯思正令縮蔥加肉者即今饅頭?!眳问逑嫦壬ⅰ豆镄岭s識》中的“籠炊”時說:“即籠餅,又稱蒸餅,宋仁宗名禎,語訛近蒸,故蒸餅改稱炊餅,即今之饅頭。”(見吳處厚《青箱雜記》:“仁宗廟諱禎,語訛近蒸,今內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敝苊堋洱R東野語·避諱》:“昔仁宗時,宮嬪謂正月為初月,餅之蒸者為炊。”)
《晉書·何曾傳》:“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于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成都舊日稱坼作十字之蒸餅為“開花包子”。
《本心齋蔬食譜》:“炊餅方切,椒鹽糝之”,名為玉磚,并有贊語云:“截彼圓璧,琢成方磚,有馨斯椒,薄撒以鹽”。此乃椒鹽饅頭。
《王直方詩話》:(黃)山谷既返袁,在館中時多食東華門碗脫蒸餅。后徙黔南,王定國寄之以詩云:“北海未常樽有酒,馮何止食無魚。黔州碗脫無蒸餅,自合官稱削校書?!?黃庭堅書簡有“病者想漸蘇醒能食矣。家園炊餅漫佳,不知堪否?”和“來日作炊餅,幸寄三斤?!?/p>
楊萬里《食蒸餅作》:“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老夫饑來不可那,只要鶻侖吞一個。詩人一腹大於蟬,饑飽翻手覆手間。須臾放箸付一莞,急喚龍團分蟹眼?!?/p>
《揮麈錄》:趙正夫丞相元祐中與黃太史魯直俱在館閣,魯直以其魯人,意常輕之。每庖吏來問食次,正夫必曰:“來日吃蒸餅?!币蝗站埏埿辛睿斨痹疲骸坝遄謴氖字廖哺饕蛔?,復合成一字。”正夫沈吟久之,曰:“禾女委鬼魏。”魯直應聲曰:“來力勑正整”,葉正夫之音,闔坐大笑。
米芾《海岳名言》: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詩》:“郁郁三大字,蛟龍岌相纏?!苯裼惺镜靡曋耸枪蠢盏故展P鋒,筆筆如蒸餅,“普”字如人握兩拳,伸臂而立,丑怪難狀。由是論之,古無真大字明矣。
饅頭與包子
高承《事物紀原·酒醴飲食·饅頭》:“稗官小說云: 諸葛武侯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向之,為出兵也。 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后人由此為饅頭?!痹碌で稹肚G釵記·春科》:“三場文字不得中,六個饅頭落得吞?!?/p>
饅:《廣韻》母官切?!都崱?、《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集韻》:饅頭,餅也?!墩滞ā访媸骋?。饅開首者曰橐駝臍。吳下呼餅膪,讀若匘詐,言熟食之肥也。長曰繭,斜曰桃。又南唐有子母饅頭?!堆嘁碓r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即饅頭別名。今俗屑面發酵,或有餡,或無餡,烝(蒸)食者謂之饅頭”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元旦》:“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飥?!?/p>
岳珂《饅頭》云:“幾年太學飽諸儒,余伎猶傳筍蕨廚。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芳馨政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老去齒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饞奴。”
首聯說太學多蔬食。頷聯出句寫包子豬肉為餡?!蹲髠鳌でf公八年》載:(彭生受齊襄公之命殺了魯桓公,復被處死。)“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傷足,喪屨?!睂浣栌梦宕鷮④姟胞滆F杖”之姓以諧麥面(面粉)。頸聯交代其他包子餡的特色。尾聯敘述老饕大快朵頤之樂。
由饅頭引伸的有“土饅頭”——墳墓。王梵志《城外土饅頭》云:“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薄笆罒o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狈冻纱蟆吨鼐湃招袪I壽藏之地》詩:“家山隨處可行揪,荷鍤攜壺似醉劉??v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秋。螻蟻鳥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木饅頭”是木蓮的別名。宋張師正《倦游雜錄》:“木饅頭為無花果,味甘酸,食之發瘴,嶺南尤多,州郡多取為茶床高饤,故云公筵多饤木饅頭。”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木蓮》:“薜荔、木饅頭、鬼饅頭。時珍曰:木蓮、饅頭,象其實形也?!?/p>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