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林保
仙人掌“拉風琴”吸水
仙人掌抗旱靠的是三套過硬本領:一是會喝水,二是能儲水,三是少失水。其中,柱狀仙人掌在喝水和儲水本領上又更勝一籌,原因是它們那宛如手風琴風箱的多縱皺的莖在根吸水時能充分展開,使莖內的儲水空間大增。
美國亞利桑那州薩瓜羅仙人掌身高多在10米以上,根系扎得很淺,但向四周伸展的范圍很大,往往直徑達到幾十米。當沙漠中一場罕見的暴雨過后,接近地表的發達根系便以極高的速度吸收水分,它能將幾百升的地表水據為己有,貯存在莖中的小水庫——貯水組織中。此時,在長期干旱中變得縱皺深陷而細瘦的軀干又重新粗壯起來,重量可以達到10噸以上,如同一架手風琴合攏的風箱又再度拉開一樣。
千歲蘭巨型葉喝“汽水”
溫帶落葉樹種的葉片春發秋落,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現象。然而,生活在非洲納米布沙漠中的植物千歲蘭卻一反常態,在其長達千年以上的生命歷程中,始終與兩片巨型葉相伴。這兩片由短粗的莖頂部伸出的葉,寬30厘米左右,長達2~3米,分別彎向兩側的地面。在漫長歲月中,這兩片葉的基部始終在生長,永不脫落,直到植株死亡。
千歲蘭的葉片如此碩大,為什么卻能在沙漠中千年不死呢?千歲蘭的生命之水主要是由葉片喝進體內的。在全年一多半的霧天中,千歲蘭巨型葉片上的氣孔可以盡情地打開,在蒸騰量極低的前提下,飽飲“汽水”。在空氣干燥的沙漠中,葉片面積大往往是植物致命的弱點,但在納米布這片怪異的沙漠中,巨大的葉片卻成為植物生命得以輝煌的保證。
胡楊“流淚”喝鹽水
塔克拉瑪干沙漠雖然其周邊和內部的河谷與洪泛區水分供應充足,但并非植物生活的“樂土”。由于每年流入的洪水大量蒸發,洪水帶來的鹽分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形成了含鹽量很高的鹽漬土。對于絕大多數陸生植物來說,土壤含鹽量超過0.6%就不能生存。而胡楊卻具有非凡的耐鹽堿能力。隨土壤溶液一起進入胡楊體內的鹽分,一部分被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儲存或被利用,另一部分是難以轉化的鹽分,還可以通過樹干的皮裂口或傷口隨樹液一起排出體外,形成白色或米黃色塊狀結晶。這就是古代人們就已垂青并用做藥物的“胡楊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