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王戈 馬云平
摘要: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爾道嘎地區早白堊世梅勒圖組巖性主要為玄武巖和安山玄武巖等,為早白堊世巖漿噴溢活動的產物,該火山巖形成于伸展構造環境,物質來源于上地幔。
關鍵詞:早白堊世 梅勒圖組 伸展構造環境
大興安嶺地區廣泛分布有中生代火山巖,其開成時代和構造背景備受地質學者關注:第一種觀點認為大興安嶺中生代火山巖與地曼柱活動或相關的板內作用有關;第二種觀點認為大興安嶺中生帶火山巖開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閉合后的造山帶伸展作用當中,但地球物理資料、年代學與其研究結果不一致,認為該觀點不能解釋大興安嶺北東向分布火山巖帶;第三種觀點認為古太平洋板塊的府沖作用是大興安嶺乃至整個中國東部中生帶巖漿作用的根本原因。中國東部中生代火成巖呈NNE方向分布,平行于大陸邊緣。年代學研究表明,這些火成巖在時代上具有自東向西逐漸年輕的趨勢;大興安嶺中生代火山巖可能為太平洋板塊的府沖作用及后續作用過程的產物眾多地質學者認為早白堊世火成巖形成于伸展構造環境。本文研究的梅勒圖組對大興安嶺北段火山巖的研究將提供一定的證據。
1.巖石地層特征
2.代表性剖面特征
上伏地層:第四系洪沖積砂礫石
3.生物化石及時代依據
4.巖石學特征
巖石發育杏仁狀、氣孔狀構造,多顯示原生流面,玄武巖之氣孔常充填綠色玻璃質,杏仁體為瑪瑙、方解石;發育柱狀、層狀節理,巖石新鮮無蝕變。
玄武巖:灰黑色,斑狀結構,基質間粒結構,塊狀構造。斑晶由半自形—自形柱狀斜長石、假象橄欖石、柱狀含鈦普通輝石組成,粒徑0.3—2.0mm,少數呈聚斑狀,斜長石、普通輝石新鮮無蝕變,含量25%—30%。基質由微晶板條狀斜長石、微粒橄欖石、輝石及少量磁鐵礦組成。
4.1巖石化學特征
4.2稀土元素特征
4.3微量元素特征
5.結論
①梅勒圖組火山巖呈北東向帶狀展布,與區域上中生代火山巖分布方向一致。巖石類型有灰紫色氣孔狀安山巖、中長玄武巖、輝石安山巖、暗灰色杏仁狀玄武巖、灰黑色致密塊狀安山玄武巖等。
②玄武巖中所夾薄層黑色頁巖中含有Mesoclupeaofshouchangansissp.ef.Y.等,因此該區梅勒圖組時代為早白堊世。
③巖石組合及巖石化學特征表明該火山巖形成于伸展構造環境,物質來源于上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