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娟 張虹 蘇日娜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2008年6月12日—17日在我市的降水過程,并總結了影響我市的主要的環流形式、影響系統,特別是重點分析了降水量級較大的地區的環流形式與風場形式,這些為以后的預報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冷渦 蒙古氣旋 降水 總結
一、概述
二、環流場分析
1.前期環流場分析
這次降水過程是發生在中亞地區環流由徑向性轉為緯向性的基礎上的。從6月10日—12日08點500hp高空圖可以看出:在中亞地區的環流形式為兩槽一脊,位于巴爾喀什湖附近的冷渦在東移過程中有極地的冷空氣補充而不斷加深南下,到12日08點的時候,已經有分裂出來的小股冷空氣影響我市。又由于位于東北的冷渦比較深厚,其在東移的過程中,速度緩慢,導致我市在10日、11日持續受暖脊控制,致使降水前期的溫度相對較高。從6月10日—12日500hp風場可以看出:在我市一直都有一個弱的切變存在,這也是造成6月10日—12日午后雷陣雨的主要原因。到12日08點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我市北部、東部有偏北風與偏南風的冷式切變,我市東北部恰好是幅合的中心。這對我市的降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從6月10日—12日08點700hp高空圖可以看出:700hp的配置與500hp一樣,略比500hp超前,并且由于溫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冷渦在東移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加深,到12日08點的時候形成一個階梯槽,并且已有分裂出來的冷空氣影響我市。從其風場上來看,在我市上游一直存在著一個切變,到12日08點的時候,次切變已經位于我市的西北部,不過此時在700hp上我市是在一個暖脊的控制中,同500hp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上冷下暖的不穩定的狀態,這對于后期的雷陣雨天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爆發期環流場分析
三、影響系統分析
這次降水過程地面主要是受蒙古氣旋的影響,在13日08點的地面圖上可以看出:我市還是主要受倒槽底頂部的影響,北部有一個冷高壓存在,這樣形成了北高南低的形式。在14點的時候,由于高空冷空氣比較強盛,北部的冷高壓插入我市,這也造成我市降水的暫時的停止;不過系統的東移速度較快,到14日08點的時候,我市已經轉為蒙古氣旋的控制當中,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16日,這樣的高低空配置對于我市的降水形成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我市東部、北部一直處在幅合的中心位置,這也是造成東部、北部降水量偏大的主要原因。
四、小結
對這次降水過程各家數值預報都比較支持,日本與德國數值預報都報了我市有大范圍的降水過程,特別是在我市的東部、北部24小時降水都報了有中到大雨的量級,與實際情況都比較相符合;而且各個物理量場也都比較支持此次降水過程,比如K指數在我市一直維持是一個能量大值區,都達到36以上,700hp相對濕度也都達到80%以上。
這次降水過程是在高空槽東移加深與地面蒙古氣旋相配合下的結果。由于不斷地有冷空氣的南下補充,特別是在我市東部、北部一直都有幅合中心的存在,加之地面蒙古氣旋的維持,造成我市13日—16日的持續性降水,從而對前期的旱情有了很大的緩解。但是通過對此次過程的總結,也不難發現對此次過程也有考慮欠缺的地方,高空冷空氣的勢力很強,使得地面倒槽不能向南發展,同樣使得低層水汽條件不是很好,使得我市的水汽輸送不是很好。因此,通過對此次降水過程的總結,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再次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