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波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46-01
信息是知識的基礎,是創造的源泉,也是人類解開自然之謎的向導。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未來的教育是培養信息能力的教育,未來的人才是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的人才。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計算機互連網絡正在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因此,我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應好好地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問題,即采用哪些有效辦法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如下是本人工作以來,通過進行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探討而得到的幾點認識,與同仁們商榷。
一、加強課堂有效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設置信息技術課程,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目前培養信息素養最主要的手段,它是培養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信息意識的加強,信息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訓練、培育,還有學生自己的鍛煉、積累和體驗。針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差異較大的情況,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同一個教學內容分成幾個階段,教師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提供不同的硬件、軟件、輔導和任務,讓基礎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任務和問題驅動下,從不同的階段開始學習,在規定的課時內最終完成即可,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例如:在教學《采集網上信息》一課時,可把這一內容細分為三個小任務:首先是保存完整的網頁,這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其次是文字的保存,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再次是保存圖片,相對來說,這個操作比較容易。完成以上三個小任務,包括基礎較差的學生,都已經基本掌握了保存網頁和網上文字、圖片的方法,提高了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加強學科課程教學整合,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許多教育技術研究人員在從事各門學科教育的教育技術研究工作中發現,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技術的應用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教學在學校的應用推廣,使學生能大量接觸信息技術,從而進一步培育信息意識與情感,提高信息倫理道德修養,熟悉與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各種信息能力。信息素養是一種注重實踐操作的素養,如果能夠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那么它不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如果在語文、數學與英語教學中推廣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學生不但能夠學習語文、數學和英語方面的學科知識,而且由于需要使用鍵盤打字、使用鼠標檢索有關信息,因此能夠提高學生操作信息系統的能力;由于體會到信息系統能夠十分方便地組織信息、表達信息、呈現信息、傳播信息和解決問題,學生會感到信息技術的便利、實用,由此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與情感;具有這種意識、情感是一種重要的潛在因素,他們會懷著好奇心開始鉆研信息技術與應用信息技術的奧秘,以后就有可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信息技術人才。
三、創設信息應用情境,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創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情境,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條件。信息素養的培養要經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一方面學生素養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啟發與引導,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努力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己獲取、加工、處理、傳輸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從信息能力的培養來說,除了信息系統的使用能力以外,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等能力均與具體的知識范疇有關。所以,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強自己的信息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這方面的信息獲取能力。
四、正確指導學生處理信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人們面對的信息越來越多,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夾雜其中,這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信息,還要教會學生怎樣處理信息。學生獲取信息往往出于自身的需要,他們要自覺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擾和侵蝕,并且對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理,然后分門別類、留取精華、去其糟粕。信息技術教學需要訓練的是引導學生根據信息任務和信息來源判斷現有信息來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條理地整理出來。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深入細致地鍛煉學生。例如: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摘抄下來;在計算機中建立文件夾存放電子信息;使用網絡收藏夾或郵箱存放網絡信息;使用電子表格對相關的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同時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分類摘記,對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排序、編碼、建立索引等存貯處理,使摘錄的信息資料系統化、簡明化。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五、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實際動手操作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必須動手,但是有一些學生一時間接受不了新知識,一時間不敢下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實踐,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在實踐過程滲透應用意識,體驗信息技術帶給人類的便利。例如:利用電子表格統計學校各個班級學生人數,統計期中、期末考試班級的總分、平均分;同學之間嘗試互發郵件和收閱郵件等。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良好的應用意識,養成了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并為將來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人人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未來社會向我們提出的要求,是未來社會公民生存的需要。作為一名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我們不僅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教給學生,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如何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學生的一輩子都很重要,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為學生提供獲取、處理、運用信息的機會,積極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造就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