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融杰

“全國自來水水質合格率僅為50%左右”,5月7日,媒體引述了多位接近權威部門的說法。緊接著資本市場的環保水務股迎來了一波久違的漲勢。
巴安水務(300262.SZ)、開能環保(300272.SZ)此后連續兩日漲停,國中水務(600187.SH)、萬邦達(300055.SZ)等與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技術,設備相關的股票也收出長陽線。
而此前,媒體廣泛報道的“PM2.5”(可入肺顆粒物),也成為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緊盯的領域。僅在監測設備上,全國38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投資量就超過20億元。由于本身基數較小,因此有分析師預言,PM2.5環境監測設備在未來一兩年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實際上,在股權投資市場,包括水務處理、空氣監測等方面的環保裝備制造領域,一直以來就是PE關注的一個焦點。今年3月,剛剛出臺的《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更是為這一領域的投資推波助瀾。
那么產業政策驅動下的市場,將會呈現出什么樣的投資機會呢?
政策風險
根據工信部對全國779家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以上的環保裝備企業統計中顯示,在2011年完成工業總產值達1304億元。
“環保裝備產業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國家政策的驅動?!币晃粯I內人士對《英才》記者表示。
從2007年《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到2012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環保裝備“十二五”規劃》。在5年的時間中,環保裝備產業通過會議,政策,規劃等方式被逐漸壯大起來。
同時隨著一系列密集的政策出臺,環保裝備產業的市場規模也在逐漸成熟。根據三星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國內環保裝備市場的規模為529億元,而到了2011年便增長為1545億元。4年時間增長了192%。而2015年,預計我國環保裝備市場規模將達4018億元。
“我們覺得環保細分行業已經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了?!眴⒚鲃撏兜暮匣锶藦堄赂嬖V《英才》記者。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環境產業大會上,有業內人士透露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臺。新政策的一個核心戰略就是,通過下游的環境服務業帶動上游的環境裝備制造以及工程設計等行業。
“和其他行業相比,這個行業更需要注意政策面的風險?!痹凇队⒉拧酚浾叩牟稍L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環保裝備產業最大的風險就是政策風險。
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推進進度如果低于預期,這個行業的增速就會放緩。畢竟這個產業最終產生的是環保效應,是不賺錢的。而由于不賺錢,部分環保裝備的子行業也遇到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困境。
曾有調查指出,由于體制和相關行業標準不健全,環保裝備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的并不是很順暢。比如,由于沒有除塵的政策性補貼,再加上火電企業本身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導致許多企業對除塵設備的改造并沒有太大的積極性。
山川秀美生態環境工程公司總經理楊漢東表示,發電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故意壓低報價,最終只能使環保行業萎縮。國內袋式除塵器的龍頭公司科林環保(002499.SZ)也在其2011年報中提到,其所生產的產品面臨著低價無序的市場競爭。
三大熱門投資板塊
根據《2011年環保裝備產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水污染治理、脫硫脫硝、垃圾處置、污泥處置設備等領域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脫硫脫硝、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也被認為是受到政策支持,獲得實質性發展的三大熱門投資板塊。據估算,“十二五”期間,這三塊設施建設投資將達6000億元。
一份來自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2012-2013年我國的脫硫脫硝改造將達到高峰;而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也非常看好脫硫脫硝設備制造企業的成長性。
但前述行業分析師卻認為,“脫硫脫硝設備原本的覆蓋率已經很高了,肯定不會出現爆發性的增長。”在他看來,垃圾處置在近年越來越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市場需要和發展空間很大。近期,邢臺、青島、無錫等城市的垃圾處理項目,讓不少投資人嗅到了投資的機會。
此外,污水處理也在媒體報道和政策驅動下,引人關注。
按照4月19日出臺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估算,我國將在“十二五”期間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投資1040億元,升級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投資137億元,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投資347億元。
不過,創東方的合伙人金昂生向《英才》記者分析,“在環保裝備領域投資,另一個風險就是來自于對細分行業的選擇。”
技術型公司受寵
技術落后、產業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環保裝備產業一直被冠以如此印象。但對于投資者來說,這有機會投資到一些未來行業領先的大公司。
統計資料顯示,到2010年底,我國從事環保裝備制造的企事業單位已有5000余家,但90%是中小民營企業。從企業規模上看,國內從事環保裝備制造的企業平均產值僅有4000萬元。
“這是問題,但不影響我們投資的興趣?!苯鸢荷鷮Α队⒉拧酚浾弑硎荆袠I集中度低存在著整合的機會。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會形成10-20個在行業具有領軍作用的大型龍頭環保裝備企業。目的就是要解決,“裝備行業技術能力不強,關鍵成套裝備依賴進口”的問題。
“我們會重點關注那些擁有核心材料、核心器材、核心設備的技術型企業。”金昂生表示。
張勇則進一步分析認為,本土企業要結合國內市場需求的獨特性,研發合適的技術,利用中國制造的優勢,把總體成本帶下來,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在行業領域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