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經故事中,諾亞為了查探地面的情況,放出一只鴿子,黃昏時分,鴿子飛回來,嘴里銜著橄欖葉,諾亞一看便知水已退去。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如此種類繁多的鳥兒,我們該如何親近它們,又不傷害它們呢,本刊記者特意采訪山東省鳥類生態攝影藝術協會副秘書長蘭天先生,請他為我們講述觀鳥中應該注意的事情。
您提出一個“觀鳥”活動的概念,請給我們詳細說說,什么是觀鳥活動,觀鳥活動對我們有什么益處?
蘭天:觀鳥是人們利用節假日等休息時間結伴到大自然中,在山林、原野、海濱、湖沼、草地等各種環境中,在不影響鳥類正常活動的前提下,去欣賞鳥的自然美,并觀察它們的外形姿態、取食方式、食物構成、繁殖行為等,了解鳥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及人類與鳥的關系。在欣賞鳥類絢麗多彩的羽毛、多姿多態的形體、婉轉動聽的鳴唱的同時,我們不僅走進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還將自身融進了大自然,感受著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無限歡欣和愉悅。對生活在快節奏環境中的城市居民來說,觀鳥活動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氣,可以鍛煉身體,還能解除學習和工作的疲勞,達到放松神經、健身娛樂的效果。
觀鳥活動中我們應該做好什么防護措施?
蘭天:觀鳥活動并不是什么難事,也不需要復雜的設備條件。一般只需一架適用的望遠鏡和一本鳥類圖鑒就可以了。觀鳥時鞋帽要得體,穿著舒適便于活動。另外,在自然界觀鳥時,穿戴的顏色應與環境相適應。特別是不要穿戴紅、黃、橙、粉紅和白色的衣帽,因為大多數鳥類對這些鮮亮的顏色非常敏感,不愿靠近,這就影響了觀鳥的效果。到山林觀鳥應穿長衣、長褲和高幫鞋,防止被樹枝等劃傷或被蚊蟲及蛇咬傷。為防止萬一,還應準備一些藥品。若到較遠的地方觀鳥需帶足食品,特別是水。若天氣不好,還應預備雨具。
觀鳥,更要注意對鳥兒的保護,在這方面您對我們游客有什么建議?
蘭天:任何一點人為活動都會對自然界野生鳥類產生某種程度的傷害,希望我們在野外時能謹守奉行如下守則:
1.觀鳥時,遇鳥類進行筑巢或育雛,切記“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原則,保持適當觀賞距離,以免干擾親鳥的行為,親鳥受到干擾后,有可能會棄巢。
2.拍攝野生鳥類,應采自然光,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它們。
3.有些鳥類,生性害羞,隱秘不易觀察,不可使用不當方法引誘其現身,如放鳥鳴錄音帶、丟擲石頭等行為。
4.不可過分追逐野生鳥類,因為有些鳥可能因氣候因素,體能衰弱而暫時停棲某一地區,此時,它們急需休息調養,您的追逐行為,可能導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5.發現特別鳥種的棲息地或育雛地時,請守口如瓶,且謹記不干擾原則,勿告訴第二人,不論他是否為保護野鳥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