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60-01
語文能力如何提高?幾乎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會這么說:“多看書,多想多寫多練,多留心生活……”。但是,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文字本身不“感冒”,究其原因可能和當前的“快餐式文化”消費不無關系。而在我們農村中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率近50%,他們的生活狀態、學習狀態堪憂。就拿我班的盈盈同學來說,她隨父母還有弟弟從外地來到威海租住在一家農院,每天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給上小學的弟弟做晚飯,等吃完飯收拾好也差不多八點,再寫會作業馬上就寢。沒有父母監督,也沒有父母檢查作業,因為父母一般情況是要工作到十二點才來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在沒有家長的支持與督促下想以多看書、勤練筆的方式提高語文素養談何容易?
怎么辦?還是得調動起學生讀文章的興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覺地閱讀、練筆,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四兩撥千斤,力小收效大”。真正利用好課前五分鐘,給學生調調情,效果不錯。方法倒也簡單——
一、讀點大家愛聽的文章
在上每節語文課之前,我都會精挑細選一些好的文章,讀給大家聽。我告訴他們:“放心,不讓你們回答問題,你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用心傾聽,有心感受”。久而久之,他們都習慣了,一上語文課很早就做好了,等我去讀文章。開始時我自己去找,后來就有學生向我推薦哪些文章好,或是直接自告奮勇的上臺自己讀給大家聽,這樣一來,大家覺得課前五分鐘很有意思,因為五分鐘里,他們除了接受了信息,在情感上有時還會有一點震動。
有一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開學的第一個月,學校一直做圍繞初三學生的青春期問題進行主題教育,希望每一個學生可以健康的度過這個青春期。所以,只要有時間我就在班級給同學們“洗腦”——讀一些青春期思想的短文。就在某一天的語文課上,我剛想拿出自己準備好的文章讀,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老師,我這有一篇文章挺好的,我想給大家讀讀”,起初,我還擔心她選的文章不好,但孩子已經站起來了,只好答應了.我問他:“你的文章的題目是什么?”“《豌豆要回到溫暖的豆莢》”我愣了一下,心想:好怪異的題目。
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吃驚,更讓我感動。當讀到最后一段:“就在那個下午,我知道,我將徹底告別叛逆期。因為我在媽媽簡單而溫暖的愛里,突然明白:女兒離不開媽媽,就像豌豆離不開溫暖的豆莢”。此時,每一個學生眼中都滿含淚花,我懂了:好的文章是要抓住學生的心思,是要引發學生共鳴的,我們的學生是可以被文學感動的,只要我們堅持。
二、談點內心肺腑的感受
堅持半個學期的美文誦讀,我們對文字有了感情,我想下一步就是讓學生談感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引發思考是閱讀的最終目的。在接下來的時間,讀完美文之后,就讓學生起來說感受,談想法,品語言。這一環節,我對學生的觀點從不作是與非的評價,就是讓學生說出心里話,才能讓他們敢說、樂說,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這難道不是我們寫作時孜孜以求的中心思想嗎?
在我最深的印象中,有一次,我讀《假如沒有讀書》一文時,有同學這樣說:“假如沒有讀書,也許我奶奶就不至于每天飯都不吃,給我送飯,我覺得他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溺愛,對我是不好的……”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對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很多打工子女對于知識改變命運一理念深有體會,任樂成同學說到:“這篇文章中通過這些沒有讀書的人和讀書的人作比較,一類人終日苦守農田,或者成為創造價值低廉的農民工,另一類人雖然只學了一點知識但他們成為了養雞專業戶。是讀書使他們的命運發生改變……”。最重要的是學生對讀書本身也有了一定的哲學思考,李小云她說:“讀書可以反思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書中這個飽讀詩書的學者說,如果沒有讀書也許他可以好好的贍養老人,至少也是給他們送終。而現在呢?子欲養而親不在。其實,這正是讀書把一個人的善心激發出來,看來,讀書能夠改變一個民族的靈魂……”。學生長大了,因為他們能夠擁有深刻的思想,這些思想才是他們的人生財富。當然,這些思想也是語文素養提升的源泉。
三、仿創一點自己的美文
熱愛文字,又能感受文字的魅力,但要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只做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文字是我們的交流工具,我們應該學會運用它,借助文字來表達我們的內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寫作文。如何寫?
我想好作文可以先從模仿開始,技巧我們可以學。于是,在這個階段的課前五分鐘,我所讀的美文都是有共同點。比如:有一個周我讀了著三篇文章:《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曇花終于怒放》《向一棵樹鞠躬》。這三篇文章都是借助每種植物展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也由此見證了作者的心路歷程與成長足跡。這三篇文章最重要的表達技巧就是對著三種植物的細節描寫以及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如這這些精致的詞句:一叢叢,一簇簇,緊密的挨著,卻精神抖擻,一些小蟲在上面跳躍飛舞,花朵不大,可開的那樣燦爛,沒有一絲倦怠之意。(《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柔軟下垂的筒狀萼部,徐徐向上翹升,作白天鵝抬頭狀,隨之花瓣緩緩展開,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陣陣,優美絕倫。(《曇花終于怒放》);好像訓練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的站在那里,勉強保持一種隊形(《向一棵樹鞠躬》)。這些用詞樸素,意境深遠的句子正是我們中學生在寫作中缺少的東西。所以,本周的日記就模仿這幾篇文章,自己去寫一篇。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每天上課用十分鐘的時間同學讀自己的文章,師生評價。好的句子我們一起分享,比如于小婷同學在描寫一朵小花時這樣寫道:她動了,花瓣微微顫動,沖破了花蕾的皮兒露出了許多細小的花蕊。口角微張,又輕輕抬起,好似害羞的少女隱于花叢之中……這些話雖沒有大家風范,但小家碧玉還是有的。更多的同學在描寫中更加注重比喻等修辭的運用,對事物的外觀描摹也逐步深入,一句話,學生們學會如何描寫生活的細節,并在這些細節中寄托自己的的情感。
閱讀、寫作素養的提高是需要慢功夫的,別小看這課前五分鐘的文學“調情”,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學生就會在不知知覺中學會思考、學會鑒賞、學會寫作。泉眼無聲,只爭分秒,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