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力 張江 王金風
在現代知識領域中,由于傳統的文物藝術品鑒定理論和技術方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其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屢遭人們質疑。文物藝術品鑒定要適應社會需要,唯有突破現有模式,把高科技的研究開發與利用作為文物藝術品識別的戰略中心課題,加強理論研究,完善技術方法,為文物藝術品鑒定納入物證司法鑒定體制提供了技術支撐,才是文物藝術品鑒定的正確出路。本文就目前文物藝術品現狀以及自然老化顯微痕跡技術在文物藝術品物證鑒定體系中的應用等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分析與探索。提出了構建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鑒定體系的重要課題。
二、目前文物藝術品鑒定亟待解決的幾個需求
1文物藝術品保護需要科學準確的物證司法鑒定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古老文化,歷代均有豐富的寶藏遺存于世。有國家館藏,有流散民間的傳世品,亦有地下發掘物。為了有效保護國家文物,研究其歷史演變,使其更好地為我國現代化文明建設服務,需要對文物制作的真偽、年代、等級和價值等進行科學準確的鑒定。
2國家館藏、民間收藏、市場流通亟須物證司法鑒定
國運盛,收藏興。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收藏人數已高達7000余萬人,更有一批企業家也紛紛涉足到文物收藏和藝術品投資領域中。從著名國家博物館到私人收藏,從資深收藏家到初入門的文物愛好者,無論收藏的目的是投資抑或是對古典藝術的愛好,首先都要解決一個問題,即文物的識別鑒定問題。由于大部分在市場上流傳或私人收藏的文物都缺乏科學證據,故文物物證司法鑒定真偽的方法和技術更顯得十分重要。
3文物藝術品涉案亟待科學準確合法的物證司法鑒定
伴隨著國內、國際上收藏熱的不斷高漲,涉及文物方面的刑事、經濟、民事案件日益增多。但涉及文物的刑事、經濟、民事案件的處理與一般的處理卻不相同。對這些案件一般都要對涉案的物品進行真偽、年代、等級、價值等方面的鑒定,沒有合法的、權威性的司法鑒定,在刑事案件方面就無法定罪量刑,在民事案件方面法院也無法認定、調解和判決處理。長期以來,在涉及文物案件處理的實踐中,采用“目視+手感+經驗=判斷”的傳統方法對文物進行識別,帶來了諸多問題。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倒賣文物、盜掘古墓葬、走私文物、盜竊、詐騙、搶劫、搶奪、侵占、敲詐勒索等刑事案件時,聘請地方采用傳統鑒定的專家三至五人,對涉案物品進行鑒定,結果對一件物品鑒定經常出現三種以上不同的判斷性結論,無法為偵查機關提供可靠而科學的鑒定結論。又如法院在審理刑事、民事案件過程中,經常出現原告方和被告方各自聘請傳統文物鑒定專家,對該器物進行鑒定,原告方認定的,被告方否定,原告方否定的,被告方認定,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由法院再次委托聘請國家級傳統文物鑒定專家三至五人進行鑒定,結果專家意見相差甚遠無法統一,不能給出科學的結論,更不能提供出客觀的、直觀的司法鑒定物證證據。依據傳統經驗對文物進行鑒定必然會發生爭議,使案件的偵破、訴訟、審理都增加了很大難度,致使這些看似簡單的案件卻久拖不決、審而不服、判而不公。實踐證明,要及時正確處理涉及文物的案件,就必須對涉案物品進行符合證據學的文物物證司法鑒定。
三、自然老化顯微痕跡在文物藝術品鑒定中的應用
1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的引入及體視學的突破
傳統的文物藝術品鑒定,在我國文化傳承、歷史研究、科學發展、社會認識等諸領域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并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理智地看到,傳統的文物藝術品鑒定技術及理論的研究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特別是真偽的鑒定,就目前的文物鑒定理論方法和技術現狀看,顯得十分混亂和無序,既反映在理論研究嚴重缺陷上,又表現在方法缺乏科學依據中。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影像技術等現代高科技的不斷開發,文物藝術品鑒定將發生一場新的革命:傳統的文物藝術品鑒定將向現代科技鑒定發展;傳統的鑒定理論研究將由形態學向功能理論發展;鑒定技術由傳統方法向高科技發展;鑒定客體由人證向物證司法鑒定發展等等(人證為可變證據,物證為不可變證據)。而這些發展的實現有待于新型科學技術在文物藝術品鑒定中的應用和理論上的完善。因此,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只是方法論更新的問題,更有觀念更新的問題。
在本世紀初,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在文物涉案過程中,為了解決文物的“真”與“偽”問題,開始了文物自然老化痕跡的研究與探索。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以陶瓷為例,古陶瓷無論處在什么環境下,其組成陶瓷的硅酸鹽物質在時間梯度、空間梯度和自然環境等因素作用下,會出現老化痕跡。這些老化痕跡特征是有規律的。古陶瓷器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跡特征與陶瓷新品、仿品、各種做舊的瓷器有著明顯的本質上的區別。最大特點是這種自然老化痕跡形態特征是人為無法仿制的。經過數十年的艱苦探索、調研、采集、實驗和論證,以痕跡學檢驗的基礎理論為指導,對自然老化痕跡的形態特征和規律進行了科學的統計、分析、研究、實驗、歸納和總結,有關專家學者提出了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的概念,即物品在時間梯度、空間位置及自然環境等各種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需借助顯微儀器觀察到的、具有自身形態特征和一定規律的穩定的特殊痕跡。因為古舊陶瓷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跡都是微觀的,這就需要先解決一個體視學問題,即必須借助顯微儀器和高倍數碼照相技術,尋找、發現、采集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跡。為此,我國相關科研單位自主研制出了DM數碼顯微多功能取證檢測儀。該系統與掃描電鏡能譜儀和質譜儀配合使用,使我們掌握了古舊陶瓷元素組成及釉面自然老化痕跡結構特征和規律,為文物司法物證鑒定提供了技術支撐。
2008年11月11日,人民公安報一版以《一向新成果填補國內外古舊陶瓷器鑒定空白》為題的報道引起了有關方面和業內人士強烈的反響。期間,我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還對陶瓷器以外的其他文物藝術品(如玉器、字畫、青銅器、金銀器、漆器等)的老化顯微痕跡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11年初,重慶市司法局對《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顯微痕跡司法物證鑒定技術》進行了評估確認,并于當年11月11日批準該技術在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對文物藝術品進行鑒定。
《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物證司法鑒定技術》與DM/WS1顯微多功能取證檢測系統,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平臺上,有機整合了光學電子圖像采集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字圖像比對技術、數字圖像電子測算技術,實現了文物藝術品采痕、取證、鑒定一體化的設備創新。可在實驗室和現場將文物藝術品物證痕跡實體轉換成數字圖像,直接輸入便攜PC顯示觀察,進行數字化現場微觀痕跡物證圖像的高速采集、存儲、記錄、檢測和比對,實現了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物證數字圖像分析比對的多功能技術,即垂直分割比對功能、水平平移分割比對功能、斜線平移旋轉分割比對功能、曲線平移旋轉分割比對功能、折線平移旋轉分割比對功能、透視重疊比對功能、快速篩選和標注功能、微觀數字圖像的高精度電子測算、顯微連續變倍狀態下的實時實距測算、顯微圖像的可視化的電子標注功能。對文物藝術品物體表面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的結構、形態特征進行標定、采集、記錄、檢驗和比對,為物證進入微觀視界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方法和手段。
DM/WS1顯微多功能取證檢測系統與掃描電鏡能譜儀、質譜儀以及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聯合使用,不僅能夠應用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顯微痕跡形態特征對文物藝術品進行鑒定和識別,而且還可以對文物藝術品微量物質元素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從而實現了對文物藝術品多方法、多手段、全方位的鑒定和識別。
2文物顯微痕跡物證司法鑒定技術的成果
(1)鑒定范圍:
瓷器:從原始青瓷到民國以前帶釉面的古舊陶瓷器。
玉器:從良渚文化到清末民初的玉器。
字畫:古字畫、近代字畫、仿古字畫、現代字畫及贗品。
(2)通過已發現的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特征,能準確地識別出是古陶瓷還是新陶瓷,是否傳世。
(3)確定是否為贗品,是否為高仿品,是否做舊。
(4)根據陶瓷窯口的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的獨有特征,確定被檢陶瓷器的生產窯口和大致年代。
(5)根據古陶瓷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獨有的形態特征,可為博物館和文物部門建立文物的“DNA”圖譜檔案數據庫。一旦發生糾紛、被盜、偷換等問題,可以準確地進行該器物的個體識別。
(6)確定文物是否損壞,是否修復。
(7)該技術不需要從器物上取樣,設備不接觸器物,不損傷破壞器物,實現無損數字圖像采集。
(8)為涉及文物的刑事、經濟、民事案件,特別是為審判機關提供構成科學證據的基本原理、符合痕跡學檢驗基本要素,并能直觀地從物理、化學、圖像等方面出具中立、公正、客觀、準確、科學的文物物證司法科學證據,讓文物物證司法鑒定工作走進法庭。
(9)提供了我國文物科技鑒定的新方法;拓展了我國刑事科學技術痕跡檢驗學鑒定的領域;填補了我國文物物證司法鑒定的空白。
四、傳統文物藝術品鑒定方法與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物證司法鑒定相結合
雖然傳統文物藝術品鑒定面臨著社會質疑的尷尬和鑒定方法上的瓶頸,但在當下社會上文物藝術品鑒定方面的作用是不能完全否定的,尤其是在斷代方面有其一定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完成文物藝術品鑒定,筆者認為只有將傳統鑒定的某些方法和自然老化痕跡物證鑒定技術結合起來,才是正確的出路。
1取長補短、相互合作
以文物藝術品某一“質”的方面進行研究,旨在解決某一“實”的問題,雖然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痕跡物證司法鑒定技術,在這一方面具有其他技術所不具備的優勢,但是借鑒傳統鑒定方法中的合理部分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互為補充、圓潤通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傳統鑒定與科技鑒定的交互、融合,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作為將來文物鑒定的必然趨勢,應當正視兩者的短與長,通過不斷地求索與發展,真正形成完善的文物藝術品的鑒定體系。
五、亟待構建證據學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鑒定體系
《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顯微痕跡物證司法鑒定技術》是按照刑事科學技術痕跡學檢驗的基礎理論和方法,采用DM數碼顯微多功能取證儀,提取出文物的“DNA”密碼圖譜——自然老化顯微痕跡。這項鑒定技術和方法,使文物藝術品鑒定利用科學證據應運而生,不僅解決了以“人證”為中心的證明方法不適應當代司法實踐發展需要的難題,而且把高科技的成果應用到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鑒定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手段。文物藝術品鑒定的“科學證據”時代已經來臨。它標志著文物藝術品鑒定證明方法和手段從以“人證”為主的證明向以“物證”或“科學證據”為主的證明轉變。這種轉變喻示了兩場革命:一是科技手段和物證技術在文物藝術品鑒定中的運用,引發了文物藝術品物證科學證據的革命,為文物藝術品鑒定進入司法物證鑒定的殿堂鋪平了道路,解決了文物藝術品鑒定的國際性難題;二是為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物證鑒定開辟了社會急需的物證鑒定技術的革命,填補了我國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鑒定的空白。該技術與傳統文物鑒定方法相結合,構建證據學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鑒定體系,將這一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更好地為國、為民、為司法公正服務,是完善司法鑒定制度,促進并維護社會和諧的歷史使命,其意義是重大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