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武

前年,我們把孩子轉到市里的一所重點小學上學,為方便接送和照顧孩子,我們想在學校附近的老社區買一套二手房。看了幾處舊城的小區都不算滿意,除價格偏高外,主要是居住環境臟、亂、差。
失望之時,中介推薦的市中醫院旁邊“福民小區”的一套二手房讓我眼前一亮。雖然這套房子有年頭了,但公共區、走道等十分整潔,外墻被粉刷過。房主介紹,若不是自己移民國外急著回籠資金,價格不會這么優惠。最大的亮點是,小區有一幫愛管“閑事”的熱心老頭老太太,人文氣氛好,多次被評為文明社區。房主說:“等你們住進來后,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好處。”
果不其然。我們搬進福民小區后,對門的郝大爺主動上門來認鄰居。他介紹,自己就是這個門棟的“棟長”,老伴是義務巡查員。郝大爺還詳細介紹了這里的居住注意事項,譬如垃圾要分類,投放到指定地點,能回收的回收,給衛生站的工人提供便利;像下水道堵塞、線路老化、安裝曬衣架等生活中的煩惱事,找一個叫“大雷”的義工就能辦好。初次見面,郝大爺關照體貼的話語像一陣春風,吹暖了我們的心房。
住的時間一久,我了解到,小區里不少老人是離退休者,有的在位時級別還不低,像對門的郝大爺以前就是一個處長。他們在位時有能力、有專長,社會閱歷豐富,退休了,他們不甘寂寞,發揮余熱,惠澤他人,營造一片溫暖和諧的生活天地。有幾位退休老教師,為鄰居的孩子做家教,分文不收。鄰居們誰生病了,一個叫“吳嬸”的退休老醫生會上門義診,幫忙聯系送醫院就診,需要時就找原來的下屬或學生訂床位。平時,誰家孩子忘帶鑰匙進不了家,會有老人幫忙照看;陽臺上晾的衣服被風吹落,會有老人拾起送上門;哪家夫妻間拌嘴,會有老人上門勸和……這些不勝枚舉的小事,感動并溫暖著我們的心。
剛搬來時,我有些納悶:小區的環境為什么這么干凈整潔呢?原來,時時刻刻有老人在監督,誰扔一張紙、一個煙蒂,只要被老人發現,就會在宿舍樓顯著位置被“張榜告示”。如此一來,有誰還敢亂扔雜物呢?關于宿舍樓的衛生,退休的李大伯倡議并制定了樓內“民約”:各家各戶排班,輪到誰家,就得掃樓道,擦樓梯扶手,協助環衛工人清理垃圾。
這個小區不僅人際關系好、環境好,還特別安全。每天,各棟宿舍樓入口處總是坐著一幫老頭老太太,對進出的陌生人進行“盤查”。還有一批老年義務巡查員,總在小區里四處轉悠,稱得上明察秋毫,小偷們哪敢自投羅網?這些年來,小區里從沒發生過自行車、摩托車被盜的現象,更沒有發生入室行竊事件。
那天下班,我看見郝大爺在樓道大門上敲敲打打,便問他干啥。郝大爺笑道:“你們年輕人出門時隨手一拉,大門‘砰的一聲巨響,不僅會吵著其他人,還會損壞大門。這下安了橡皮套就好多了,你試試看效果咋樣?”那一刻,我既愧疚,又感動。
在這個小區,住得越久越舒心。原來的房主說得沒錯,房子雖舊,但身邊這些老人的愛心永遠是新的。我打心底里感謝這一幫愛管“閑事”的可愛的老人,是他們使我們的小世界變得這樣美好。我由衷地祝愿他們健康長壽,活力長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