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欣


從十年前獲得金頂獎至今,武學凱早已成為了中國服裝設計師中的中流砥柱。隨著時間的更迭,每一年都會有新的設計師、新的品牌涌現,人們對于時尚、設計的認知也在逐漸更新,但武學凱的設計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會是“過去式”。無論時間再怎么流逝,武學凱始終如一的飄逸之感依然猶存,與人相處中所體現出的謙遜、內斂也不曾改變。他曾多次和諸如杉杉集團、柒牌之類的中國頂級男裝合作,同時也積極參與推動行業創新產業、院校培養以及各類大賽。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原因,一定不是因為他曾擁有過什么,而是因為當別人都停滯之后,他依舊向前。他的設計,并不僅僅是專業,更是一種不斷經營的事業。
人造皮草的時尚之路
這一次武學凱所帶來海欣麗寧的發布是近幾年獲得極高討論度的人造皮草,雖然從品質上來講人造皮草與真皮草不可相提并論,但是隨著環保人士的不斷抗爭,這種新興的材料也逐漸登上了各個國際大牌的舞臺?!拔覀兘洺讶嗽炱げ莺蛣游锏钠げ輰α⑵饋砜矗矣X得不應該這么看。動物的皮草有它的優勢,更生動、自然,也更有價值感。人造皮草在我們走近的時候會發現它沒有真的皮草那么蓬松,沒有韌性,所以我們就要從另一個層面去體現它的價值,要從時尚、設計的角度去解讀,而不要和真的皮草相比較?!币驗槿嗽炱げ菘梢韵衩媪弦粯硬眉簟⒖p制、拼接,可以讓設計師通過它便捷的染色工藝以及織造手段最大程度地將平面設計圖轉化成成品服裝。人造皮草是一種趨勢,但不是必然,人造皮草的價值在于可以讓設計師得到更大的發揮,所以它是時尚的產物,而不是品質的象征。
正如武學凱所說,人造皮草任憑材料如何仿真也無法真正替代真皮皮草的存在,其在價值感上的體現一定遠遠低于真皮皮草。我們不可臆斷未來是否能實現材料的進一步創新,但是我們有理由認為人造皮草的真實感一定不如真皮皮草。但是人造皮草的產生也不僅僅是為了取代真皮皮草,它的出現可以實現另一種創作的可能。對于設計師來說,這是一種福音,設計師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不必過度擔憂成本,設計也可從中獲得應有的發揮。
設計師的價值體現
設計師的真正價值在于什么?回歸到最根本的角度來講,設計師的核心價值就是設計出好的服裝,從而創造產品價值。
作為中國的杰出服裝設計師代表,武學凱如今的工作狀態其實也正是服裝設計師所應該沿襲的一條道路。他說,設計師要有自己的一個事業,設計師的價值在于通過他的設計來整合社會以及商業資源,使價值獲得更大的提升。
武學凱在上海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和自己的獨立品牌,與此同時其自身的設計公司也會與其他公司進行ODM的合作生產。如果以此畫一個流程圖,設計就是其內在的核心,也是其最基本的來源,設計師可以通過設計延展出一系列的商品,從這些商品又可以延展出一系列的品牌,這就是設計師所擁有的核心價值。
對話間,武學凱也提到了國內外設計師的對比。相比較國內而言,國外的設計師更像是一個明星,經過巧妙地包裝之后推向大眾,從而引起大眾的模仿以及崇拜。對于品牌來講,大眾對于設計師的崇拜也會帶動品牌的聲譽和業績,但殊不知在某一位大牌設計師的背后還有諸多團隊工作人員在共同地與其一起打造品牌以及設計師的形象。所以說,對于國外的品牌來講,首席設計師就是品牌最好的宣傳者。但是國內的大多數設計師都將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了設計研發的工作當中,既不懂得如何宣傳自己,也不懂得如何更好的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宣傳品牌。
其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時裝產業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也有許多中國民族品牌無論從設計上還是品質上都已經達到了國際水準。國際一線大牌固然有其原有的品牌基奠以及品質保證,但是盲目崇拜國際品牌而對自主品牌的成長視而不見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所以今后中國的設計師該如何更好的將這種價值體現的更大并獲得更多的認知度也許就是我們所要思考的未來的方向。
設計需要不斷update
在英文當中“服裝設計”被稱作“Fashion Design”所以“服裝設計”和“時尚”之間必然有著某種聯系”。
“設計和服裝設計實際上差別是很大的。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很多種方案,有各種各樣的理念以及各種各樣的創意,每一天都可以設計出很多種圖稿。當設計帶有趨勢感,更帶有目的的時候,設計才有它的價值感,得到更好的發展。當服裝設計脫離了趨勢感的時候,這個設計就會貶值,甚至會起到反方向的作用,無論多前衛的設計也不能脫離了時代的特征?!?/p>
每一次時裝發布之后,都會有人開始自詡為行家對設計師們指指點點,一不小心被他們發現你的設計和國際四大時裝周中的某某相似就會被認為江郎才盡,一如武學凱一般已經在業內有了一定地位的設計師也難逃這樣的比較。其實服裝設計和文字的創作有時候是一樣的,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在我們的工作中即便是同一個人的采訪,同一句話的引用,同一篇文章中找到的啟發,通過不同的人的編輯整合也能出現不同的效果。服裝設計也是一樣。適當地取別人所長不一定是不好的,但完全地抄襲一定是錯誤的,關鍵是背后是否有思考的過程,重要的并不是那些相似的元素,重要的是服裝與人之間所散發出的感覺。服裝有如文字一般其實也有其內在的靈魂,不同的設計師所設計的作品一定散發著屬于這個設計師的獨一無二的氣息。如果只是用某張圖片來對比,未免太過膚淺,也太過片面,重要的是你是否看懂了衣服背后的含義。
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在服裝界新人不斷涌現,流行不斷變化,“前浪”想要不被拍死在沙灘上就必然要不斷提升自己。武學凱說,這一段工作忙完之后他決定到各地采風,因為他覺得設計師應該接觸各個領域才能從中找到新的靈感,也許是從服裝中汲取,也許是從建筑中汲取,在這種不同的文化交流沖擊下,設計師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然后再回來做設計做品牌,必定又會打開一個新的思路。
中國文化·中國設計
說到中國設計的確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卻又不得不談,因為這是每一個當代中國設計師都在思考和面對的問題,無論是服裝領域還是其他領域。中國以制造聞名,但是同時也以“山寨”聞名,原創的力量一直都在,但是力量卻始終薄弱。
與武學凱的談話間說到現代文化的缺失,這種缺失也許是歷史造就的一種悲哀,但是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更大的責任,如何透過設計來喚醒這種缺失的文化。我們可以崇洋但不能媚外,他們固然有比我們優秀、先進的東西,但我們也不能盲目崇拜,在這種盲目中喪失自己的認知。外面的月亮不會特別的圓,“師夷長技以制夷”無論于何時都有它的道理,最終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所做的一定是提升自己國家的文化價值,所以武學凱說:“中國到了現在需要做一些有啟發的事。”參與創新材料的研發,與民族企業合作,和清華美院一起研究民族文化,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都是武學凱所做的對這個社會有所啟發的工作。我們不能說今天做了這些事明天就一定有所收獲,但是我始終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這些事一定不是無意義的存在。
中國設計不僅僅是描龍畫風,不僅僅是漢服,不僅僅是用一張簡單的圖紙來表達,中國設計也不會因為你是中國人就一定能創造出能代表中國的設計,中國設計源于你對這個國家、這種文化的深層次的理解。即便同樣是龍的刺繡也會體現出不同的質感,即便同樣是都市感十足的服裝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文化特征。
我很喜歡一句話:“設計先要感動自己才會感動別人”,做中國的設計先要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才會獲得別人的認可。
中國的服裝業發展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最初的那一群引路的人,武學凱一定是其中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他并沒有停滯也沒有離開,依舊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動著整個產業的發展。也正因為有這樣一群人,我們才可以相信,中國的服裝設計有未來,這未來也一定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