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偉
1. 意外來客
這天傍晚,福威鏢局的伙計們正忙著準備打烊,突然有個身著破衣爛衫,頭戴一頂大斗笠的人冒冒失失地闖了進來。
伙計們雖看不清來人被斗笠遮住的大半個臉,但一看他那身衣裳,料定他也不會有什么值錢物品要押運,便想攆他出去讓他明天再來。誰知來人不但不肯走,還大言不慚地要求掌柜馬福威趕快出來拜見他。伙計們都被來人的口氣唬住了,忙跑到后堂去請馬福威。
見到來人那一刻,馬福威也是一臉不悅,當來人摘掉斗笠露出真容后,馬福威先是一怔,繼而就沖來人深施一禮滿臉堆笑道:“不知知府大人親臨寒舍,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來人正是宮州知府許晉,他先沖馬福威拱了拱手,緊接著就十分謹慎地朝伙計們看了看。馬福威會意,忙把許晉讓到一間密室里,在那里,許晉說明了來意。
就在幾天前,宮州城的幾個石匠上山采石,偶然發現有塊石頭紋路十分奇特,憑著多年的經驗,他們認定石中藏寶,于是幾人就小心翼翼地剖開了石頭,得到一顆麻雀卵大小的石珠。讓人稱奇的是,此珠不但晶瑩剔透,堅硬無比,且珠內還天然生成一個變了形的壽字。見到寶物,幾個石匠私心頓起,便為了爭珠動起手來,眼看就要鬧出人命了,幾人這才住手,然后就跑到宮州府衙報案去了。
許晉聽完幾人述說,也不理會是誰先發現的石頭,又是誰先看出石中有寶,驚堂木一拍判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降壽珠,理應呈報朝廷由皇上欽定。”石匠們無話可說,只好互相攙扶著灰溜溜地走了。
正忙著替太后籌辦六十大壽的皇帝接到奏報后龍顏大悅,便命許晉在太后的壽誕前一定要把壽珠送進宮中。其實生長于深宮內院的皇帝并不知道宮州距離京城到底有多遠,當圣旨傳到許晉府中時,離太后的壽誕就僅剩下兩天時間了。這可把許晉急壞了。他明白,就是派出特使采用八百里加急從宮州到京城最快也得三天時間,況且一路上還有盜匪出沒,就算時間夠用,也難保途中不生意外。無奈之下,他只得喬裝改扮后來求經驗豐富的馬福威。
馬福威猶豫了半天,這才嘆了口氣說:“看來我只有派云中飛親自跑一趟了。”
許晉一臉疑惑地問:“難道馬掌柜手下真有會騰云駕霧的高人嗎?”
馬福威也不回答,就帶著許晉來到一間小房子里,在那里許晉見到一只巨鷹。馬福威指著巨鷹說:“這云中飛我訓練多年,大大小小它也替我往京城送過百余次鏢了,還從未失手過。”
許晉先是欣喜地點點頭,接著又不無擔憂地說:“用鷹送鏢好是好,只是這世上能箭射飛鳥的英雄也常有。”
馬福威從墻上取下弓箭遞到許晉手中道:“早就聽說大人出身神箭世家,不知今日能否讓小人開開眼界?”接著馬福威一聲呼哨,巨鷹就振翅飛出房子。
許晉冷笑數聲后,突然發力朝著巨鷹就是一箭,眼看箭就要射中鷹了,那鷹竟在空中來了個鷂子翻身躲過致命一擊。許晉并不服氣,一咬牙使出了祖傳神技朝著鷹的兩翼與鷹喉同時放出三箭。讓許晉想不到的是,那鷹居然在半空中倒立起來然后就伸腿縮脖很輕松地用利嘴與鋼爪把箭都接住了。
許晉漲紅了臉,但依舊是一臉擔憂的神色。馬福威忙解釋道:“此鷹只吃我與在京城接鏢的另一位鏢師所喂肉食,絕無中毒可能;往返兩地,它也從不在中途停留,絕無落入獵人網中可能。”
許晉還是有些擔心地問:“如遇同類相搏,它的勝算能有幾何?”
馬福威擺手答道:“此鷹爪上常年涂有瞬間致命的劇毒,如遇同類,百步之內它就會先發制人,一擊而中。要不是我常年給它喂解藥,它恐怕早已中毒身亡了。”
許晉這才點頭:“有此神鷹,我便可高枕無憂了!”
2. 滅門慘案
兩天時間很快過去,讓許、馬二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怪事發生了。在京城負責接鏢的鏢師們展開云中飛帶來的書信看了看,便取下了裝珠的盒子,盒子打開后不知為何里面卻是空無一物。皇帝聞訊后龍顏大怒,限令許晉十日內捉住盜珠的賊人,奪回壽珠,否則就要對他革職查辦。
當圣旨傳到許晉府中時,離皇帝的限期就只剩下短短七天時間了。許晉馬上命人把福威鏢局的人全都捉來審問,但審來審去也沒問出壽珠的下落。
一轉眼又過了三天。就在許晉急得想用頭撞墻時,一個衙役稟報,說濱州知府派人過來要請他協查一起案子。據濱州過來的人說,前一段日子,濱州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洪水過后餓殍遍野,盜賊四起。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幾天前濱州城還發生了滅門慘案,祥盛當鋪掌柜吳祥全家被殺,只有吳祥的幼子吳柯在外游學才幸免于難。
濱州知府找來吳柯問尋線索。據吳柯講,他曾在幾日前收到過一封家書,信中說吳祥在寫信的當日剛花了五千兩銀子收了一顆價值連城內有一個壽字的寶珠。濱州知府推斷慘案必與壽珠有關,于是就貼出榜文重金懸賞提供線索的人。榜文僅貼出半日,就有一個青樓女子說在慘案發生的兩天前,她接的一個客人在睡夢中曾提起過壽珠。濱州知府按圖索驥,很快就查出那個客人是宮州境內云霧山上的一個山賊。
3. 神技剿匪
許晉也顧不得考慮究竟是什么人劫走了壽珠后又賣給吳祥的,他馬上調來兩千官兵浩浩蕩蕩地向云霧山殺去。
云霧山因高聳入云,常年云霧繚繞而得名。此山三面臨淵,懸崖壁立,猿猴難攀,上山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還被山賊們處處設防嚴守著。迫于限期壓力,許晉只得身先士卒率領官兵們拼命向著山賊們發起了一次次進攻。
當官兵們攻到半山腰的老虎口附近時,他們就寸步難行了。山賊們在老虎口上布下了重兵,憑借居高臨下的優勢,只要官兵們稍一露頭,山賊們就箭石齊下,把官兵們打得非死即傷。
連沖數次都是無功而返。就在許晉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時,有個官員出主意:“大人,奇人異士多藏于民間,大人何不張榜招賢?”
榜文貼出去一天,就有人接了榜。接榜人自稱名叫崔參,讓人奇怪的是,他是趕著一輛裝滿風箏的破牛車來見許晉的。
關于崔參這個人,許晉也時有耳聞。據說,此人出身名醫世家,人雖極聰明,卻自幼不好讀書,唯一的嗜好就是玩風箏。因癡迷風箏不務正業,又好扶危濟困,短短幾年時間,崔參就把父母留下的萬貫家財蕩盡,除了家中有數不清的風箏外別無他物。要不是落魄后,他有一身做風箏的絕技能靠賣風箏賺幾個小錢,恐怕早就餓死了。
許晉像看傻子一樣看了半天崔參,這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問:“不知崔先生有何妙計擒賊?”崔參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許晉邊聽邊頻頻點頭,然后就命一隊官兵跟著崔參走了。一行數十人來到山下,崔參就把一大堆風箏分發到官兵手中,然后又教了他們風箏的用法。僅僅過了片刻工夫,老虎口上的山賊們就發現山下有多只風箏正在緩緩升起。就在山賊們指指點點對風箏品頭論足時,許晉命令官兵們擂響戰鼓向山上發起了猛攻。
賊首暗叫一聲“不好”,便對山賊們道:“弟兄們,官兵們不過是想用這風箏來分我們的心,大家不要上當。”山賊們得令后,便都又低下頭去,朝著官兵們開始放箭拋石。就在群賊看著官兵們被一次次打退而得意忘形時,突然有無數支飛箭帶著風聲朝他們身上射來。賊首抬頭一看,利箭居然都是從那些風箏上射出的。
看看第一批風箏圓滿完成任務,崔參就命官兵們放出了第二批裝有機關的風箏。兩批風箏輪流對山賊們發起空襲,直把山賊們打得哭爹喊娘,屁滾尿流。官兵們看著山賊們的狼狽相軍心大振,沒用多大工夫,就有一小隊官兵登上了老虎口。
賊首見老虎口已失,便一聲令下帶著山賊們朝山上逃去。官兵們剛想鼓足氣力乘勝追擊,突然遠處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后,從老虎口的一側就有一股巨大的水流向著官兵們所在的山路上涌來。原來,山賊在云霧山上經營多年,他們早就找到了老虎口一旦失守的補救措施,距老虎口不遠處本有一個大瀑布,平時山賊們修好堤壩阻擋住水流,但現在已是生死關頭,山賊們便選擇破壩放水。
山洪一來,官兵們就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登上老虎口下不來;另一部分則躲到山路一側的高石上上不去。賊首一看有機可乘,便帶領著山賊們沖下山來要奪回老虎口。登上老虎口的官兵們雖然都是箭法出眾的精兵,但他們所帶羽箭畢竟有限,眼看他們就要陷入有弓無箭的絕境了——山賊們極為狡猾,只對官兵拋石,卻不發一箭。崔參忙跑到許晉身邊說出了自己的另一個想法。
在崔參的安排下,又有幾名官兵放起了風箏。與此前不同的是,這幾個風箏不但大得出奇,且拴在風箏上的線也都是又粗又長的繩子。經過崔參對那些風箏的逐一操作,它們就都掛在了老虎口上的幾棵參天古木上。上面的官兵馬上會意,便分出幾人來三人一組爬上樹去拽這幾根繩子,下面同樣有幾人握緊繩子控制著繩子一點點地將繩上拴的人慢慢地向上送著。就這樣反復數次,下面的官兵就都被吊上了老虎口。
許晉一聲令下,官兵們就喊聲震天地沖上山去與山賊們廝殺到了一起,僅僅不到一袋煙的工夫,山賊們就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下賊首帶著幾個親信朝著一處懸崖逃去。看到賊首有可能被逼急了會跳崖自盡,許晉竟大聲向官兵們吼道:“為了壽珠的安全,只許生擒賊首,不可逼其自盡!”此言一出,他就后悔了。
直到此時,賊首才明白官兵突然殺來原來是為了壽珠,只見他將壽珠取出高高舉起然后就朝許晉喊道:“快命你的兵都撤下山去,否則老子就把這珠子拋進崖下的深潭里讓水沖走。”許晉聽著崖下江水吼聲如雷拍打著崖壁的聲音,無奈之下,只得下令先撤兵。
看著官兵們向山下走去,賊首就把幾個親信聚在一起商討起了如何才能設法逃走之策。崔參一邊跟隨許晉朝山下緩行,一邊考慮著擒賊奪珠的計策。走著走著,他突然一拍腦門就又想出了一個法子。
崔參祖上曾傳下一種名為麻倒象的藥水,此藥無色無味卻能令人嗅一嗅就倒地沉沉睡去,就是用刀砍也不知疼痛,他的先人們就是用此藥來給病人手術的。崔參小心翼翼地取出麻倒象屏住呼吸將藥水涂在了幾個只有飛蛾大小的蛾形風箏上,然后他就選了個地方抓住細如發絲的線悄悄放飛了風箏。花在風箏上多年的心血,早就讓他就是閉著眼睛也能讓風箏飛到他所指定的地點。
處在生死關頭的幾個山賊只顧商討對策,就連風箏已飛到了他們身邊時,也沒覺出異常,陣陣微風吹過,他們就一個個醉了一般倒地睡著了。
后經審問,賊首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伙山賊不僅劫掠過往客商,還常派出人手去打家劫舍。每遇大災之年,他們便會派出人手趁亂去劫那些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大發橫財的奸商們。濱州受災,一個山賊裝扮成富商去祥盛當鋪摸底,急于發財的吳祥就取出剛到手的壽珠開價二十萬兩銀子。賊首得信后,便想得到壽珠博個長命百歲的彩頭……
4. 真相大白
將山賊們打入大牢,又寫好奏折命大隊官兵護送著壽珠離開府衙后,許晉這才叫來崔參要給他擺宴慶功。
在慶功宴上,所有人都明顯地看出許晉臉上滿是憂傷,有人不解地問:“大人,山賊剿滅,壽珠奪回,您為何不喜反憂?”
許晉苦著臉回答:“從云中飛那里劫走壽珠的賊人還未抓獲,皇上問起我該如何回答?看來老夫與鏢師們的人頭還是難保啊!”
所有人都低頭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眾人就你一言,他一語地把自己捉賊的想法說了出來。但說來說去,這些辦法都被一一否定了,所有人又都低下頭去,開始替自己的前途擔憂起來。
見眾人都無妙計,許晉將目光投到了一直眉頭緊皺,默默不語的崔參身上,滿懷希望地問他道:“崔先生身懷絕技,又才思敏捷,不知您有何高見?”
崔參漲紅著臉,猶豫了半天,突然起身跪在地上道:“大人不必心焦,其實從巨鷹身上取下壽珠的正是在下。”接著他就說出了真相。
事關重大,許晉不敢擅自作主,便把崔參五花大綁押往京城。
皇帝對崔參這個人很是好奇,便把他召來親自審問,崔參就又重述了一遍真相。
一天清早,崔參心血來潮便跑到一處山坡上放起了一只巨鷹風箏。大凡崔參做風箏,他都力求逼真,為能以假亂真,他還從一個獵戶手中收來一些鷹的羽毛粘到了風箏上。就在他放到得意處時,突然有只巨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風箏。風箏雖被撕破,但因風箏上密布的線都極結實,鷹爪竟被線纏住難以逃脫。崔參一怒之下,就拽著線把鷹拖到地上。讓他好奇的是,鷹背上居然還固定著一個精巧的盒子,他頗費了一番力氣才把盒子打開。手捧壽珠,他卻站在原地發起呆來,幾經猶豫,他最終還是決定將珠子放回盒中。他正要還珠時,讓他意外的是,巨鷹居然用嘴已將線都啄斷,然后一閃身飛走了。
盯著壽珠看了半天,他突然想起幾天前途經濱州所見災民的慘狀,于是就帶著珠子來到濱州賣給了吳祥,所得銀錢他都設了粥棚救濟百姓了。再后來,聽說官兵要剿匪,早就對土匪們恨入骨髓的他就帶著風箏助戰去了。
皇帝唏噓了半天,不解地問:“你劫了壽珠,論罪當斬;吳祥被殺,你不說誰也不會知道。難道你就不怕王法嗎?”
崔參正色道:“如我懼死不出來自首,還不知道要累及多少無辜。”
皇帝點了點頭:“先生偶得壽珠,并無過失;賑災救民,剿滅山賊,不但無過,反而有功。”然后皇帝就要給崔參賜官,誰知崔參竟堅辭不受;皇帝又要重重地賞他,崔參竟說自己有一雙巧手,不領賞錢。
皇帝疑惑地問:“先生究竟想要什么?”
崔參答道:“草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陛下能常常看看壽珠!”
皇帝對崔參的這個要求很是不解,便疑惑地問:“先生,能把其中的道理說給寡人聽嗎?”
崔參回答:“陛下,石匠們意外得珠,這等福氣常人難有。如他們不存私心,賣珠后平分,人人可富,但因他們都想私吞,結果卻是朋友反目,互殘肢體,一無所獲;大災之年,吳祥如不趁機大賺黑心錢,他又怎會被山賊們盯上;僅五千兩收來的壽珠,他就開口二十萬,怎能不讓山賊們殺心頓起?山賊們惡事做盡,卻以為擁有壽珠就能長命百歲,結果卻落得個身首異處;受災百姓,本與壽珠無關,他們卻因壽珠而保全了性命。就拿草民來說,如果一時財迷心竅,一旦落入法網,陛下還肯寬恕我嗎?”
崔參頓了頓:“陛下,為何同樣一顆壽珠能給人帶來福,也能給人帶來禍?”
皇帝起身朝崔參拱了拱手:“多謝先生教誨。寡人明白了,行善是福,為惡惹禍!”
就在此時,有人稟報,濱州萬人聯名請求皇帝赦免崔參。皇帝擺了擺手,放他走了。崔參離開皇宮,皇帝看著宮外迎風飛舞的一只風箏陷入了沉思。
(責編/朱近插圖/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