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陽春
揚中市人民醫院文化建設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崇德、精術、求實、務新”的醫院精神,在助推醫院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揚中市人民醫院是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也是全國首批14所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之一。長期以來,醫院文化建設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崇德、精術、求實、務新”的醫院精神,培養和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助推醫院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一、以文化建設助推管理創新,提升職工素質
我院不斷在管理文化建設上嘗試創新和突破:一是創新干部任用制度,在兩年一度的中層管理干部公開競崗過程中,采用“伯樂相馬”和“賽場賽馬”相結合的方法,采用由先期競崗成功的科室正職參與副職選拔的機制,提高班子合力和管理效能;二是實施管理干部月考評制度,根據醫療安全、醫德醫風、病人滿意度情況,每月嚴格考評并與績效發放掛鉤;三是創新決策機制,近年醫院軟、硬件建設力度較大,醫院以完善制度為抓手,堅持民主管理,重大決策經過反復論證、多方聽取建議、廣泛征求意見,最終由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并實施,還主動請司法、監察、紀檢、審紀部門全程參與跟蹤管理。
該院十分重視員工管理文化建設。在新員工的入職培訓中,第一課就是醫學人文知識學習,通過講座、新老員工交流、親歷“一日病人和醫生”體驗等形式,明晰醫德規范和職業素養要求,并舉行入職宣誓儀式,為成為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優秀醫務人員打下基礎;醫院為每個科室訂閱了《讀者》等優秀人文書刊,以深厚的人文情懷,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關心、愛護職工,使醫院更具凝聚力,為考上大學的職工子女點歌祝賀,每年安排職工免費體檢,院領導親自慰問生病職工,院工會還成立了職工互助基金,為大病職工提供數額較大的經濟援助。
醫院十分注重對職工的正面激勵,無論是全國性榮譽獲得者,還是拾到患者錢包如數歸還的后勤臨時工,醫院都會公開表揚、獎勵。2011年,首屆“人醫之星”評出,醫院在予以重獎的同時,廣泛宣傳他們的事跡,這對受獎者無疑是一種激勵,對其他員工更是正面引導,潛移默化地形成了爭、學、比的濃厚文化氛圍。
二、以文化建設助推優化服務,提升滿意度
該院在狠抓醫療技術的同時,注重打造服務品牌文化建設。通過“服務提升年”“作風建設年”等主題活動,轉變職工的服務理念,持續改進服務質量。一是抓形象服務。開展文明禮儀服務,編制醫院文明禮儀服務手冊,對照規范和標準,做好督查,確實取得了實效。二是提高醫患溝通水平。很多醫患糾紛的根源在于交流溝通不暢,該院定期開展醫患溝通情景演示活動,模擬與病人溝通過程中的難點問題,進行磋商探討,找到最佳溝通方式,提高溝通技巧;實施科主任、護士長值周制度,值周科主任或護士長到每位新入院病人床前溝通交流。三是關注特殊患者,給予人文關懷,醫院成立了“癌友俱樂部”和“腎友會”,定期組織活動,開展疾病知識講座,進行心理疏導,提供心理支持。
2011年,護理部克服人員不足的困難,在全院所有病區完成護理模式的轉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一年來,護理滿意度均提升至95%以上。在完成本已繁重的工作之余,醫務人員還將服務鏈延伸至院外,免費為出院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他們的感人事跡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其中二病區護理組因為業績突出,榮膺“全國巾幗文明崗”殊榮,成為江蘇省衛生系統唯一獲此榮譽的基層單位。在鎮江市2011年二級醫院病人滿意度調查中,該院以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名列榜首。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攀升,內分泌科建立了糖尿病學校,每周堅持為糖尿病患者開課;婦產科成立孕婦學校,定期授課;對外服務部開設了“流動健康學校”,深入學校、企業和社區普及健康知識……細致入微的服務,讓醫院文化處處閃爍著“尊重病人、關心病人、方便病人、服務病人”的人文精神。
三、以文體活動陶冶職工情操,娛樂健身
精心策劃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該院文化建設的特色做法,每年為期一個月的“職工文化節”活動是其中一大亮點。“職工文化節”以“職工之家”為基地,根據職工愛好和需求,成立了花友會、書影會、攝影協會、橋牌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舞蹈隊、瑜伽隊等九個活動小組。春暖花開的季節,花友會組織花卉盆景展,大家將自己培育的各類花卉盆景集中展示,成為文化節活動中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攝影協會組織攝影愛好者春、秋兩季外出采風拍攝,并請資深攝影師指導、點評;書影會在向成員推介好書、好影片的同時,將平時收集到的感悟、警示、勵志短語,通過短信平臺發送給全院職工,同欣賞共勉勵;體育愛好者在工作之余就能在醫院自建的活動場地開展各類體育活動;郊游活動是文化節的保留節目,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情緒、釋放壓力。 作為醫院文化的重要分支,該院的黨建文化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2011年正值建黨90周年,醫院本著黨員受教育、群眾受益的原則,開展了“進社區、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組織黨員上黨課、重學黨史,舉辦了紀念建黨90周年紅歌篝火晚會。
各項文體活動的蓬勃開展,極大地豐富了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加了職工的創造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營造了積極健康的醫院氛圍,展現了樂觀進取的人醫風采,提升了職工的綜合素質。該院“職工之家”被江蘇省總工會評為省級模范“職工之家”。
四、以文化建設助推廉政從醫,樹造良好的醫院形象
如何有效遏制醫療領域不正之風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醫院廉政文化建設事關醫院形象和發展,是醫院文化建設的分支。
該院以制度建設和監督為抓手,努力打造特色、高效的廉政文化。一是重點做好教育警示,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醫院開展廉政文化講座,邀請法律專家講授法律知識,提高法制認識。醫院在黨員活動室設立了廉政文化長廊,形象生動的圖片、意味深長的警示語讓人過目難忘,受益匪淺。二是完善各項制度,尤其對藥品、器械、物資采購、工程建設等“高危”崗位,制定了人員輪崗、招標采購制度,由相關職能部門跟蹤督查。
為切實維護患者權益,預防醫療診治領域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風,醫院多措并舉,一是與住院患者簽訂了醫患合約,制定收受回扣、紅包的處罰措施,在院內醒目區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強力推行合理診治綜合措施:實施藥物淘汰制度,對連續三次使用量位居前位的藥品,予警告、降價直至停用;開展處方、醫囑點評,對不合格處方、不合理用藥,在全院醫師大會上公開點評,并對照獎罰標準獎優懲劣;穩步推進臨床路徑工作,減少不規范的診療行為,減輕群眾負擔,還“白衣天使”清正廉潔的美好形象。
五、以文化建設助推醫院回歸公益,惠澤百姓
作為一所公立醫院,應始終不忘肩負的社會責任,注重致力于公益性文化建設。自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食管癌早診早治示范點以來,醫院克服了人員、設備、資金上的諸多困難,堅持實施這一惠民利民項目,2011年完成免費胃鏡普查3000余人次,查出陽性病例53例,這些處于疾病早期的患者經過及早干預治療,均取得良好效果。據統計,該項目已累計投入600余萬元;在農村婦女兩癌普查中,該院承擔著乳腺鉬靶、病理檢查以及疑難病癥的會診任務,2011年完成鉬靶檢查2700例、病理檢查1.7萬例。
近年來利用技術優勢,該院“健康快車”一方面主動服務群眾,組織專家下社區、農村開展大型義診、健康講座30場,受益群眾逾萬人,真正把健康送到村頭田邊;另一方面,根據群眾需求,開展健康促進。一位農村退休教師寫信給院長反映當地消化道疾病發病率較高,醫院立即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實地調查,隨后組織義診、健康知識講座,并跟蹤隨訪;院團委組建了義工志愿小組,每周在社區、老年大學、學校開展義務健康體檢、接受健康咨詢;女工委組織女職工開展巾幗義工“52”活動,定期到老年公寓為老人測血壓、測血糖,進行生活護理等;對于特殊困難患者,醫務人員從經濟上、生活照顧上予以最大可能的幫助,本地網絡、報紙及電視臺多次報道醫務人員無私幫助患者的感人事跡。
六、以文化建設改善醫院環境,提升醫院品位
一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醫院,必然有著溫馨、宜人的環境。該院先后對門診樓、醫技樓、康復樓進行了修繕改造,在實現醫院形象和諧、美觀的同時更方便了患者就醫。聘請專業設計師進行了院內園林化設計,院內綠化率達40%,放眼看去,處處綠意盎然,大樹和小草錯落有致,鮮花和綠葉相得益彰。與外觀美相呼應的是內部結構的便捷、有序。醫院根據建筑功能進行了精心設計,多方征求意見,力求尋求最優布局、流程合理通暢、標識醒目完備,并在使用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優化調整。針對各臨床科室的不同特點,醫院對各病區開展了人性化設計:在產科布置了愛嬰小區,營造溫馨、安靜、適宜產婦和新生兒休養的環境;根據兒童愛玩的特點,在兒科病區開辟了兒童活動角,布置了兒童喜歡的大型游樂器材;舉辦溫馨病房設計大賽活動,擇優推廣。優美的環境既為職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場所,更讓患者在便捷、有序、溫馨的環境中處處感受“以人為本”的文化魅力。
作為一所僅有30萬人口資源的縣級醫院,“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植根于醫院科學發展之中,激發出職工的巨大潛能,文化優勢轉化為醫療、服務、管理優勢。近年來,醫院實力不斷增強,連續多年被評為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擁有市級重點專科2個;連續六年被評為鎮江市科技先進集體;胸外科食管癌兩種手術術式被收入我國首部《食管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病人滿意度不斷上升,醫療技術與服務能力大為改善,醫院的公益性得到充分體現。
(作者系揚中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金山》雜志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