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誠
夫婦二人臨近退休,應及時做好家庭規劃,為未來存好備用金,以防不時之需。
理財案例
劉女士今年45歲,是某外企財務會計負責人,年收入包括工資、福利、獎金等約合人民幣12萬元。這些收入除了家庭必要的開銷每月4000元,大部分都在工資卡上不動。劉女士的愛人今年41歲,因為原單位效益不好,已經買斷工齡,沒有了醫療和養老保險,目前在一家企業找了份臨時的工作,月薪1500元。家庭資產方面,有定期存款40萬元,活期存款5萬元(主要是劉女士愛人的買斷費用和家庭平時積累);有一套三居室90平米的房子,家庭自用,市值50萬元左右;劉女士今年還購買了一套小戶型精裝二手房,市值30萬元左右,正用于出租,年租金3萬元。
家庭財務分析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劉女士家庭沒有負債,家庭的凈資產較為優良且殷實,這與劉女士和愛人都處于人生的中年時期,處于家庭財富積累的高峰期有關。從現金流量表上看,每月開支相對平穩,算下來每年開支占比收入只有26%,儲蓄能力較強。但就理財收入而言,只有定期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還有大幅提高的空間。同時,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顧,家庭有一定生活壓力。綜上分析得出,對已有家庭資產的保護是家庭理財的一個重要方式,同時劉女士作為單位的主管人員,工作很忙很辛苦,沒有時間從事繁瑣的理財投資,因此制定好投資計劃并提高理財收入,就顯得非常重要。
理財目標
1、劉女士的兒子目前正在讀高二,打算高中畢業以后,到加拿大留學讀書。隨著日期的日益臨近,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籌劃準備,以及兒子出國后家庭財務狀況的變化。
2、劉女士和愛人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就退休了,但由于這兩年物價上漲太快,劉女士很擔心退休以后的相關費用無法保障,希望制定一個合理的理財計劃。
理財建議
1、建立存款準備金
劉女士家庭的首要問題是著手建立家庭緊急預備金,主要用來應對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失業、事故等意外狀況及突發事件。準備了6個月家庭緊急預備金,即使家庭遇到了一些問題,也能夠保證一段時間內維持正常的生活,從容面對危機。建議劉女士家庭留出2.4萬元作為個人的緊急預備金,其中0.4萬元以活期存款方式留存,2萬元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同時,劉女士也可以申請信用卡,不僅能在急需資金的時候應急使用,還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尤其可以申請國際雙幣信用卡,為以后孩子出國留學支付費用做準備。
2、教育規劃
對于每個準備送子女出國的家庭來說,精打細算、巧用留學資金進行理財,不僅能夠讓手頭的資金保值增值,還能讓出國求學之路變得更加便捷。去加拿大留學,選擇不同的大學,每年的學費區別也很大,按照目前出國留學的平均學費每年1.5萬加元,每年生活費1萬加元計算,大學4年共需相關費用10萬加元左右,約合人民幣64萬元。雖然到時候需要外幣支付學費,但考慮到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趨勢,劉女士不妨先買人民幣理財產品,等需要的時候再換成外匯。現有家庭存款40萬元全部用于定期存款,可在40萬元定期到期后,和活期存款2.6萬元一起投資于銀行理財產品
(比如農行安心得利系列理財產品,一年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2%左右)。一年多以后,算上定期利息,連本帶利45萬元左右,加上1年半后家庭積累的凈儲蓄20萬元左右,足夠支付相關費用。
3、養老規劃
劉女士夫妻二人都有社會養老保險,退休后基本生活有保障,但若希望養老生活更加穩定,則需要進一步進行規劃。而且當前通貨膨脹形勢嚴重,家庭收入的增長速度也沒有物價的上漲速度快,從長期來看,僅僅依靠社會養老保險,很難滿足退休以后的生活需要。在養兒防老等傳統價值觀已經改變的今天,養老規劃逐漸成了中國家庭的理財目標之一。
通過家庭教育規劃可知,家庭幾乎沒有閑置資金用于養老規劃,一切只能從頭再來。以劉女士夫妻二人10年后退休,余壽30年為例(假設退休后保持目前生活水平,每年支出4.8萬元,每年社保可領3.6萬元左右,通貨膨脹率5%,工資增長率5%),退休時點還需要25萬元左右,才能保證目前的生活水平不變。退休后,針對劉女士家庭的特殊情況,可以選擇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的時間復利效果,將分散股市多空、基金凈值起伏的短期風險,只要能堅守長期扣款原則,選擇波動幅度合適的基金,相信劉女士在退休時,一定能儲備非常可觀的一筆養老準備金。以退休時還需要儲備25萬元,從兩年后開始儲備,儲備期8年,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平均年收益率8%為例計算,每月還需要投資1900元左右。
分紅險購買四原則
原則一:長期投資,貴在堅持
分紅險作為中長期理財方式,意味著投資期間將跨越牛熊市。分紅險產品不僅具備良好的資金積累和增值能力,更有助于培養人們養成長期理財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對于目前沒有足夠儲蓄或未養成良好儲蓄習慣的人,更是如此。
原則二:兼顧保障,理性購買
購買分紅保險,本質上是享受保險保障,同時享受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分紅。許多保戶用購買期限較短的分紅險來代替定期存款,把所有的錢都投到分紅險上。保險專家提醒投資者,這樣做不對,不應將分紅險當成儲蓄,應該當成保險保障。為了資金安全使用,不要一次性做太大的投入,要理性購買。
原則三:按需投保,理財兼顧
大多數分紅險對投保人沒有限制,但對保險受益人卻有年齡等方面的限制,這其中,少兒和老人不太適宜購買分紅險。老人抗風險能力低,更需要保障功能強的保險。某些品種的少兒險投保人是孩子,但受益人卻是父母,父母們以為,這樣就為自己的孩子買了一份未來的保障。但是實際上,父母們出現意外的時候,孩子得不到足夠的保障;孩子出現意外的時候,父母得到賠償也無濟于事。
原則四:合理配置,組合投資
分紅保險本質上還是一款保險產品,所以,投資者在家庭資產配置中需要理性對待,不能配置過多。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分散投資,而不該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一個保險品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