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7年,有關部門就在全國媒體中開展了“禁止有償新聞、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活動。2003年至今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以及2010年下半年以來廣泛開展的“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都是有針對性的新聞職業規范建設舉措。但近年來假新聞仍不時在媒體上出現,新聞糾紛及訴訟不斷,有償新聞屢禁不止,低俗之風和不良廣告以及新聞炒作、媒體越位等違背新聞職業道德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被冠以“新聞公害”的現象對媒體公信力構成了挑戰,屢受社會各界詬病。
良好的職業規范是新聞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保證。這需要從內外兩個方面來建設,即外部監督體系的建立健全,以及業界自律制度的構建。我國新聞職業規范建設的方向應當是:1.國家層面,建立健全新聞法規。2.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和不良從業記錄制度。3.探索建立新聞職業道德自律的新機制。目前全世界約有30多個國家建立了新聞評議制度,這些組織是媒體及從業者按照新聞職業道德規范,進行自我批評、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職業社團組織,其主要職責是協調媒體及從業者因新聞活動所引起的糾紛,處罰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4.提高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加強媒體內部職業培訓。
(姜軍旗文,摘自2012年1月《青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