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友



陶瓷綜合裝飾是近幾年來大多景德鎮陶藝家比較喜歡的創作題材,因為它的表現技法可以各種各樣,在造型上也千姿百態,而裝飾圖案來源于自然,經過藝術的加工,概括,變形,提煉等等。它集雜色釉(窯變釉、花釉)、結晶釉、裂紋釉、釉上彩、釉下彩、斗彩、刻花、塑雕等以上各種裝飾手法于一體,在瓷器上或在坯體上充分表現。陶瓷綜合裝飾也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藝術家從大自然和現實生活吸取養分,再經過構思提煉而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它是一種現實社會的反應,同時也是現實社會的提升。也是人們對美的生活追求。
陶瓷綜合裝飾從陶器發展到瓷器,其工藝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從燒制陶器的氧化焰發展到燒制瓷器的還原焰是陶瓷工藝的重大突破,
是一種質的飛躍。傳統陶瓷裝飾隨著階級社會的產生,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陶瓷工藝水平也突飛猛進發展,豐富的思想內容得以通過客觀形式表現出來。陶瓷裝飾所創造的裝飾吉祥圖案,在客觀上它奠定了傳統吉祥圖案的發展基礎,將其定義在了人文藝術的范疇之內。早在元明時期,吉祥圖案就被廣泛用于陶瓷上。傳統陶瓷裝飾圖案多數以花卉紋樣為主,有牡丹,荷花,卷草,芭蕉,纏枝等等,裝飾器型梅瓶、大罐、玉壺春、大盤等等。題材豐富,多種多樣。松竹梅、牡丹、蓮花、菊花、牽?;?、芭蕉、瓜果等等。動物題材的有龍鳳、鶴、鹿、鴛鴦、麒麟、魚、獅子等,人物故事題材極為廣泛,如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周亞夫屯軍細柳營、蕭何月下追韓信、尉遲公救主、桃園三結義等等。其他還有一些雜寶類,火球、法螺、犀角、古錢等等。這些圖案寓意吉祥,裝飾層次多,布局繁密,紋樣結構嚴謹,主次分明,形象生動優美,多數是依寫實而來的。經過藝術處理才出現這美麗的圖案。如纏枝蓮牡丹,葉子較大,正反,轉折,變化多樣,枝干小葉都有頓挫粗細之分,顯得生機盎然,多姿多彩。人物的衣紋神態也描繪得準確,簡練,生動,有飄逸感。明清時期,吉祥圖案開始走向成熟。圖案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吉祥圖案更趨成熟完美。清代粉彩鑲器《百烏圖》,四面由春夏秋冬組成,春有國色天香的牡丹,夏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秋有傲霜吐艷的菊花,冬有鐵骨錚錚的紅梅。畫面中間以名花異草,并根據不同的時令飾以錦翎水禽,這些以翠綠色美麗孔雀為中心,另有喜鵲,綬帶,白鶴,錦雞,鵪鶉等鋪以紅梅,白梅,水仙山石,百鳥齊鳴,百花爭艷,展現一片欣欣向榮,春光明媚的景象。畫面繁而不亂,清麗中見嬌艷,細致處精雕細刻,氣韻生動,以形傳神,都是吉祥的寓意。
現代陶瓷綜合裝飾的多元性?,F代裝飾瓷大多數花卉紋樣較多,主要是對自然界中的花卉進行夸張變形與概括,融入了作者的思想,使花卉形象更加簡單,生動,留下更明顯的特征,使花卉的形象與色彩更加符合作者的創作需要。常見的一些花卉紋樣有荷花,牡丹喇叭花,牽?;ǖ?,這些花卉圖案突破傳統的思維,在創作理念上運用了西方油畫色彩和夸張變形的花卉圖案。還要通過彩與坯的綜合,以幾種不同的泥坯手法與釉上或釉下或色釉彩繪綜合運用一體,有青花玲瓏,半刀泥影青,刻花加彩,釉里紅加彩,在同一件作品里,有彩有繪,即刻又填,即鏤又塑,毫無框框的制約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理念,去盡情的創造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如工藝美術大師曾瑾創作的花鳥裝飾瓷瓶《荷香千里》瓶的上部下部采用影青釉半刀泥刻花,畫面花的枝葉運用青花繪制混水,花瓣,花蕊運用釉上粉彩填玻璃白染彩,小鳥刻浮雕于瓷上,再進行釉上鉤線彩羽毛絲羽毛,使小鳥看上去細膩有質感栩栩如生。整個畫面采用平面化的裝飾處理手法,強調花蕾,枝葉,小鳥在空間的分布,使畫面得到延展,從而產生深邃。幽遠的藝術效果。在色彩處理上運用較寬的色域使畫面絢麗而又清雅,同時減弱物象的明暗對比,使畫面呈現出靜謐,柔美的藝術效果?,F代裝飾瓷要創作出新穎的作品必須突出個人的風格,在陶瓷工藝制作上有所創新才能有市場,這就要求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對材料運用工藝的掌握都能恰如其分。既要掌握釉上的繪畫技法又要有釉下青花繪畫的技能,還要對雕刻和釉料能充分運用。不僅需要具體的,也需要抽象的。是把多種裝飾技藝融為一體的造型藝術。具有構思奇特,設計巧妙,技藝精湛,新穎別致的特征。一件陶瓷裝飾的作品是高雅與美的藝術,在設計構思這方面要獨具慧眼。這樣創作出來的陶瓷花鳥裝飾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
現代生活環境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人們對陶瓷裝飾唯美性的品味也越來越高了。這就需要藝術家有一雙敏銳而又智慧的眼睛,能在繽紛的大自然中,撲捉到美的畫面,讓那美的瞬間停留在記憶的腦海里。能在以后創作的作品中表現出來,使廣大觀眾和喜愛陶瓷藝術的收藏家,能夠欣賞到更美的陶瓷綜合裝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