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明
中國花鳥畫和山水、人物畫三大繪畫科目,構成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國畫體系。花鳥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從揚州八怪到趙之謙、徐渭、八大、齊白石、潘天壽等大家林立,把花鳥畫推上了一個歷史的高度。陶瓷花鳥畫與中國花鳥畫及其相關姊妹藝術一樣,有著強烈的民族特色,這也是中國的陶瓷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而然發展的必然。陶瓷花鳥畫和其它畫種一樣,有豐厚的傳統經驗足以繼承,但也有一些惰性傳統成為畫家的定勢思維,妨礙著陶瓷花鳥畫與時代并進的步伐。在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尤顯得不相適應。因此,中國花鳥畫包括陶瓷花鳥畫的創新發展,更應成為當務之急。
21世紀,作為當代中國陶瓷畫家,回顧一下中國花鳥畫的歷史,對探討陶瓷花鳥在傳承中發展與創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史
鳥類畫成為獨立的畫科始于初唐(大約公元七世紀初),到了盛唐,以花卉為題材的作品也相繼出現,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花鳥畫到了唐代,作為獨立畫科,已初具規模。作為中國畫重要門類之一的花鳥畫,歷代畫家關注現實,體悟自然,經過長期艱辛的探索,在生活中不斷提取創作素材,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繪畫名家和經典作品,建立了一座座花鳥畫史上的不朽豐碑。五代黃鑒、黃居采筆下花鳥形象勾勒精細,形象逼真而富有真實的美感;五代徐熙、徐崇嗣開創的“落墨花”、“沒骨花”花鳥畫,給人以清淡高雅的美感;至宋代崔白、趙昌又更提倡以造化為師,寫生之風盛極一時。蘇軾、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蘭、竹、菊等為創作題材,為“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元、明、清文人畫發展的先導,一直影響到今天。明代以青藤、白陽為代表的水墨淋漓、筆意奔放的寫意花鳥畫,獨具筆情墨趣;清代任伯年以生動活潑的筆意、鮮活明麗的賦色描繪出一幅幅令人喜愛的花鳥畫,給花鳥畫的發展引入新的生機;清末民初畫家吳昌碩以篆草書法筆意入畫,其作品渾厚蒼勁,筆酣墨飽,帶有明顯的書法線條美和雄渾蒼老的美:現代花鳥畫大家,如陳師僧、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王雪濤等在前人基礎上,又不斷開拓創新,為中國花鳥畫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了力量,數以萬計的優秀作品,充實了中國花鳥畫的藝術寶庫。
而當代花鳥畫強調回歸藝術本體、而對自然,表現人類對大自然草木精華的人文關懷,借用古人之筆墨,表現當代人的審美意趣。
二、陶瓷花鳥畫汲取中國花鳥畫的精髓
陶瓷花鳥畫大規模發展起來是在唐代長沙窯時期,并隨著陶瓷裝飾材料的發展而發展,歷久不衰,直至當代。唐代長沙窯以高溫褐綠彩花鳥畫為主,風格寫意。至宋代時,北方的磁州窯興起,磁州窯最負盛名的是白地黑彩。寫意花卉生動傳神,不遜文人畫家手筆。它的特點是將中國畫的技法大量運用于陶瓷繪畫,形成了白瓷黑花的獨特風格,取得了強烈的對比效果。元代時,景德鎮青花瓷出現,其明快美觀的藝術效果使其很快成為中國彩繪的主流,其中花鳥畫題材占據多數。明清時期,更多的陶瓷花鳥畫品種出現。當代陶瓷花鳥畫依然興盛,在陶瓷花鳥畫藝術創作中,工筆、寫意以及工寫兼備等各類風格百花齊放。
三、陶瓷花鳥畫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在每個朝代和每個時期,陶瓷花鳥畫部在發展和創新,都在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不可否認,時代對陶瓷花鳥畫的影響是巨大的,而當下的陶瓷花鳥畫發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隨著時代的步伐,掙脫以往較為統一的發展方向,呈現豐富多彩的面貌、向著多元空間發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陶瓷花鳥畫從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必然現象。陶瓷花鳥畫要走繼承優秀傳統,吸收優秀文化,融進時代發展精神的自主創新之路。所謂傳統是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概念,因此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出現的具有存在價值的藝術,都將成為后代藝術發展的傳統。關鍵在于這個創造出來的所謂新東西,是否有充足的理論基礎,是否有收藏價值,是否值得傳承發展,否則就不可能成為后代引以為自豪的傳統。可見,今天的創新必須建立在有理論依據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創新才能夠成為后人繼續發展的基石而被后人所接受。因此可以說,只要有理論基礎,不脫離中國文化本質而創造出的作品才是優秀的作品。至于那些具有創新意識的陶瓷花鳥畫藝術作品的成功與否只有經過理論家、評論家與收藏家的驗證才能得以肯定,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得住歷史的考驗,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陶瓷花鳥畫只有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才能夠得到新的發展,才能夠提高其藝術價值。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在這個萬事萬物飛速發展變化的新時代,中國陶瓷畫家也必然會產生出新的思維、新的意識,其中包含著對文化的新認識、對藝術的新感悟、對生活的新體驗,以及思維形式的新變化,這些都是促進陶瓷花鳥畫發展與創新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中國陶瓷畫家還要對自身文化深入研究,在理性基礎上達到創新意識,產生新的藝術思維,以全新的藝術形式代替古老陳舊的藝術形式,進一步推進陶瓷花鳥畫向前發展。陶瓷花鳥畫只有在這種新的變化之中,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才能夠使陶瓷花鳥畫的發展出現新的生機。這是陶瓷花鳥畫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只有這樣才能代表一個陶瓷花鳥畫藝術的新時代。對陶瓷花鳥畫的發展而言,傳統不能丟,但也不能死抱住傳統不放,只有以辯證的態度面對新世紀的變化,才能創造出代表新時代的陶瓷花鳥畫藝術。陶瓷花鳥畫的創新,并不等于只是追求形式的變化,追求表現語言的新,也不意味著要拋棄傳統,拋棄藝術中那些恒久性的元素,人性、愛、和諧、永恒。新,關鍵在于要求作品要有時代感、新的意義和氣度。這才是當今陶瓷花鳥畫家為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