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待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是唐代詩人李白奉詔即興揮筆寫下國色天香牡丹的絕句。盛唐時期,王公貴族文人墨客以觀賞牡丹為風尚,牡丹花姿美,花大色艷,富麗堂皇,雍容大度,故歐陽修贊“天下真花獨牡丹”,才有“富貴花”之號。長期以來,牡丹便有“國色天香”之稱。成為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征。
景德鎮傳統瓷畫牡丹的表現技法多樣,其主要分釉上、釉下。釉上包括工筆粉彩牡丹、新彩牡丹、刷花牡丹、手指牡丹。釉下則是青花牡丹、五彩牡丹、洋水牡丹和釉中的寫意牡丹。我們首先談釉上牡丹的表現技法。傳統粉彩牡丹繪畫技法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構圖就是經營位置,在題材構思醞釀中,要懂得取舍,就要進行藝術創造,要注意形式美中的統一和變化,一幅好畫是看它的布局。第二步是繪畫技法,景德鎮傳統的粉彩工筆牡丹繪畫技法一般是以中國畫白描為基礎,白描也稱之為線條,白捕是繪畫表現形式,具有濃厚的繪畫情趣和豐富的表現力,對線條的研究和運用,歷來都為中外畫家所重視。
其次粉彩牡丹染色技法更是關鍵,一幅畫好的粉彩牡丹作品,如果沒有染好色,便是前功盡棄。染色主要也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染里色,里色要染得平和,染得粉化,染出花的光暗面:第二步是填顏色,填顏色主要是加強牡丹花莖葉的色感、質感、亮光度;填的時候必須非常認真,該深的深,該淺的淺,該薄的薄,該厚的厚,還有葉子的色彩過渡。總之,要出一幅好的陶瓷牡丹作品,是來之不易,它們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粉彩牡丹瓷畫的必備材料一是珠明料、乳香油、樟腦油用來勾線條,玻璃白是打底色的,煤油是在牡丹花上的玻璃白暈染色彩的。古紫、赭石、大綠、苦綠、淡苦綠、廣翠是填花的莖、葉的顏料。雪白是罩在瓷畫上面增加亮度的等。它們不但多而復雜,性能更是難以掌握。粉彩顏色由于鋁、砷等助熔劑的作用,需經過780度左右的爐火才能與瓷器釉表面溶合在一起。由于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可獲得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尤以善畫牡丹著稱。有“牡丹大王”的美譽。他的粉彩瓷板畫《紫歸牡懷圖》構圖嚴謹,主次分明,質感柔和瑩潤,色彩絢麗,層次豐富,充分表現出牡丹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富麗堂皇的風姿。描線精細,蒼勁老辣,顯示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大家的風范。特別是張松茂的粉彩填色方法,堪稱瓷畫界一絕,他自己配制顏料,自己填色,在顏色的搭配,花卉的葉子顏色的過渡,都恰到好處,填色豐富而富有變化。從工藝美術的標準和要求來看,既突顯了瓷畫工藝的獨特精妙之處,又賦予瓷畫美術的審美特征和美學價值。
新彩是手工彩繪中一種主要裝飾形式,是明清時期國外傳教士傳入中國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釉上裝飾。新彩顏料的品種很多,顏色附著力強,顏色較薄而又艷麗明快,燒制范圍較寬,在調色時可以用油,水膠進行調和,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在表現技法上可以運用中國畫、油畫、水彩以及木刻、剪紙等。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叔水先生所作的釉上新彩瓷瓶《富貴長春》,此圖用國畫構圖和寫意筆法表現風姿綽約的牡丹。運筆生動流暢,道勁活脫。枝條用筆穿插交錯、文秀清逸;花葉勾勒層次豐富,正反俯仰,生動自然。花瓣薄施淡彩,婉轉多姿,渲染鮮艷。盛開的牡丹艷麗而富有層次,鮮盈如生,在青花枝葉的烘托下,顯得雍容華貴。兩只蝴蝶飛舞,使畫面增加了動感。構圖飽滿充實,有著俊雅明朗的風姿。
手指牡丹畫是近幾年在景德鎮盛行的一種繪畫技法,是通過手的關節、手指、手掌,運用樟腦油、新彩顏料在瓷器上點、擦、抹等技法,把艷麗的牡丹繪于瓷上。看似無筆畫卻勝似有筆畫。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的手指牡丹畫,就是用手指蘸了點油,在碟子里把顏料抹開了。在瓷器上通過手指、手掌、點、擦、抹等技法的運用,一朵朵紅艷艷的牡丹花就躍然瓷上,花瓣層層疊疊,手法有輕有重。畫完花瓣后,他又用料筆蘸了黑色和黃色調和的顏料畫花瓣、花莖,時而涂抹,時而輕輕勾勒。短短十幾分鐘時間,一幅《繁花似錦》的牡丹花畫就完成了。其實賴德全手指畫的神奇還不僅僅是以指代筆,快速成畫,更重要的是人體手指的肌理表現出的花瓣的紋路,指甲并不勻稱的線路表現出葉和梗的莖脈的不規整,更顯出作品的自然天成一一這是用畫筆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極佳效果。于是,賴德全大師這一獨創技法被稱為陶瓷繪畫之一絕。如他的瓷板《春滿華堂》,以二三枝姿態自然各異花蔟葉潤、茂盛開放的紅、紫、黃的牡丹為主題。其用沒骨法繪枝干花葉,枝條用筆奔放、穿插交錯、文秀清逸;花葉勾勒層次豐富,翻轉相疊,勃茂豐神,與花朵共展春情。幾只小蜜蜂繞花紛飛,頗有情調。寄寓了“富貴花似錦,宜昌祈安康”的祥禎夙愿。
青花在中國陶瓷史中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其藝術效果可與中國水墨畫達到異曲同工之妙。青花分水繪畫技法是景德鎮傳統陶瓷繪畫中最有代表的一種表現形式,青花分水是景德鎮傳統技法的重要變革,蘊含中國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通過運用寫意暈染手法,詮釋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結,它是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一種用單純色彩來表現豐富內容的藝術。青花分水繪瓷畫是運用筆、水,青花顏料構成其獨特的表現方式,通過水和顏料在坯體的滲透渲染后,產生了奇妙的肌理效果,再根據作畫者對畫面的需要經過輕、重、緩、急的用筆,在坯體上顯示出了中國畫韻味和生動奇妙的意境。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賣九就是用青花分水在坯上作畫。他用的筆叫分水筆,筆頭碩大俗稱雞頭筆。是用竹管開叉扎緊,其筆頭做成與雞頭相似。分水時用手的兩個指頭夾住來控制用水量的多少,來達到滿足繪畫者繪畫時的要求及表現物象的藝術效果。在青花繪畫中除了用分水筆控制水分的分量和流速外,也可用到水墨畫的方法點、染、勾線等工序。他的瓷板畫《子歸圖》畫面繪紫荊、牡丹兩花相互融合,穿插有致,構圖奇正,紫荊花以勾線為主,細線謹密,工整細膩,花朵勾描后染,以濃淡過渡表現轉折向背;牡丹不事勾勒,著力分染以重筆勾葉脈。作品以中國畫沒骨法結合青花分水技法繪就,暈染層次豐富,色澤沉而穩定,清新自然,韻味無窮。
牡丹既是國色天香,富貴吉祥的象征,又是不懼權勢,不畏艱險,鐵骨錚錚,風骨卓然,頑強地堅守自己的個性。這是洛陽牡丹的風骨,不屈的風骨,創新的精神,寬廣的胸懷,洛陽牡丹之所以甲天下,或許在此。我想這正是藝術家喜歡用各種技法去表現牡丹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