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華
釉上陶瓷山水畫,不僅展現了祖國壯麗山川,奇妙的自然景觀還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作者還可以直接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畫創作中,而且它的表現題材,既有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原汁原味傳統的山村田園風光,以及濃郁生活情趣的漁、樵、耕、讀,或隱于深山秀林的文人之山水畫。
陶瓷山水畫的問世并發展至今,與中國畫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就目前的陶瓷藝術創作而言,其形式主流還是國畫風格的。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涵來看,都是國畫風格在陶瓷材質上的表現,或者說是以陶瓷材質為載體,以陶瓷的釉、顏料為表現手段,以國畫的技法來表現國畫的一種神韻,說白了,就是陶瓷國畫藝術。尤其是陶瓷山水畫的創作,國畫表現技術手法可以說展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陶瓷山水畫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
一、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與陶瓷山水畫的朱源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光輝燦爛。隋唐以來歷朝畫家層出不窮,作品豐富多彩,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藝術哲理和審美思想,豐富了我們歷史文化與現實生活。隋、唐兩代的水墨重彩、兩宋的工筆極致和兼工帶寫意的初創、元代筆墨法山水畫帶來的繁榮在明、清兩代己達空前鼎盛,對現代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陶瓷繪畫正是伴隨著中國畫的發展而發展的,從遠占的刻劃、點彩、褐彩發展至元代的釉下青花,明代發明釉上彩材料和釉上彩裝飾,清代創新的釉上五彩和粉彩,為陶瓷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清末民國時期由于文人畫家的參與,釉上彩山水畫大放異彩,同治時期開創的淺絳彩山水畫,代表釉上彩技法的成熟;現代陶瓷藝術家們在釉上彩材料日臻完善、豐富多彩的情況下,用藝術的眼光,發揮造型和筆墨技巧,把釉上彩山水畫的彩繪藝術發揮到新的藝術水平,創作出一大批賞心悅目的山水畫藝術珍品。
二、陶瓷山水畫的特性和要求
陶瓷山水畫藝術與其它繪畫藝術一樣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是相互影響和借鑒,在思想上體現時代精神,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成為陶冶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藝術品,成為建設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形式的彩瓷藝術。作為工藝美術創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社會職責感與藝術修養,必須堅持深入實際,多寫生、勤速寫、苦練藝術眼力,做到身動、心動、手動,達到眼容心靈所感,手動隨心所欲,所畫景物形象使人觸目,獨成一格。要師法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博采眾長,外師造化、長期苦練、親身實踐、博學修藝,多參考學習陶藝大師的優秀作品和繪畫技巧,才能創作出引人入勝,形神兼備的優秀藝術作品,以最少的筆墨來達到最完美的畫面意境,利用空白的處理來達到瓷質的潔白之美感。在山水畫的構圖上,要與陶瓷造型和諧一致,采用賓主、虛實、呼應、開合等法則,既符合美的規律,也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在欣賞這樣的陶瓷藝術作品時,才能使人胸懷寬暢、通達,滋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和自豪感,豐富人們的文化藝術生活,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
三、陶瓷山水畫的創作手法及意境
陶瓷山水畫強調主觀的加工取合,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也就是抓住它的主要特點,對重點突出的形緣刻畫入微。陶瓷山水畫不是自然描繪,應刪繁就簡,對不需要的旁枝末節,大膽簡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陶瓷山水畫,可以根據內容表現的需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構圖的來源是,豐活,是眼界,是修養,是格調。構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為陶瓷山水畫同中國畫…樣使用獨特的散點透視法。用這種透視法來展現絢麗多姿的世間萬物,給陶藝家帶來極大的自由性和靈活性。它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求物體具象,只求構思和形象入“理”。欣賞陶瓷山水畫作品的藝術水平的高低,不同時代有不同品評標準。張懷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黃修復則強調“逸、神、妙、能”四格,張彥遠定了“自然、神、妙、精、謹細”五品級。不論足神先逸后,還是逸先神后,都說明中國畫始終追逐著高品位,充滿看美學意識,自我意識。在借鑒傳統的基礎上艱難探索,力求形成個人高雅的風格,呈現出更加自然的氣息。此外,欣賞陶瓷山水畫還要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利用不固定的視距、觀其物象。遠看大勢氣韻,近看點線質量等等。
創作陶瓷彩繪山水面作品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大膽繪制,或到外地參觀,或到曠野取景,或從書本上吸取各種繪畫技法,從巾受到啟迪。特別是到外地寫生,看到高原的深山老林,幽谷溪水,綠野風光,雄偉壯麗的河山,可以令我們陶醉,并通過速寫等方式,獲得創作素材。在創作山水畫作品時,把平常不懈努力學習、積累的傳統山水畫技法,把寫生的素材融入創作作品之中,注意造意審美,注意氣韻生動,注意賓主之位和遠近態勢,使畫面有靜有動,虛實對比,從而形成野曠山崖泉水的通暢和質感。在整個布局構圖定型后,在瓷胎上將山崖、林木、山脈、峰巒、云霧、巖石等主、附景繪好,使整個圖稿達到意在筆先,取景造型準確傳神,立意形神兼備,具有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在彩繪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水料具有的特性,繪制出既剛勁又柔美蒼樸的山峰巖泉,樹梢枝丫。如筆者創作的“泉”山水瓷板畫,在前景畫出紅色的古樹,樹枝盤根錯節圍在溪石之上,在洶涌的溪泉中突出了樹木堅強的生存能力,呈現著充滿生機的態勢,也突出了“泉”的主題。然后繪寧靜的出谷、綠野的風光,令人陶醉的美景,后景色彩漸漸淺淡,用云煙山霧將層層疊疊的峰巒隱約遙遠,呈現出山奇水秀、林幽石怪、群峰無際的景象,也體現既有雄偉壯觀的河山,又有嫵媚動人的秀色。所展現原始生態的奇觀,使人觸目驚嘆,浮想聯翩,產生出韻味無窮之感覺。整個畫面前后呼應,主題突出;虛實相間,層次分明:云霧繚繞,隱約逍遙,達到“遠山與云密交接,遙天共水石爭光”的極美意境。
時代在前進,藝術長河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通過對陶瓷山水畫作品的欣賞,達到對藝術作品的表達方式、藝術思想的全面理解,達到一種具有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以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水平。所以我們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前人為我們創造的山水畫這門藝術,發揚前輩的優秀傳統、不斷探索、不懈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華,創造出更完美、更優秀的釉上陶瓷山水畫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