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竹意 章遠
耳鳴在拉丁語里的意思是“像鐘一樣叮當響”,相當于是一架真空吸塵器在腦袋里不停地運轉,持續有嗡嗡聲在困擾。產生耳鳴的原因很多,比如噪聲、病毒感染、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胰島素含量偏高等。合理地選擇營養素,能對耳鳴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維生素B12保護耳神經
在神經健康問題上,維生素B12扮演著十分特殊的角色。人體需要這種營養素以制造髓磷脂。髓磷脂是一層包裹在神經纖維外面的脂肪鞘,使神經纖維與外部隔離,正常執行傳遞神經脈沖的功能。缺乏維生素B12會使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升高,而且會引起多種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觸覺或痛覺能力下降,當然還包括耳鳴和噪聲引起的聽力下降。
大多數人能從日常膳食中獲取足量的維生素B12,但吸收不良仍會使一部分人出現缺乏現象,這種情況尤其在老年人中更普遍。
維生素B12的日需求量:6微克。
最佳食物來源:蛤、火腿、牡蠣、鱟、鯡魚、鮭魚、金槍魚。
抗氧化劑保護耳朵不受損傷
耳鳴有時是由于耳朵供血能力下降引起的,無論是進入內耳的微動脈血管被堵塞,還是巨大的噪聲使動脈血管發生痙攣而減少向內耳的血液供應,供血的中斷都會導致聽力問題。而這也正是抗氧化類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及其他營養素)的作用所在。抗氧化劑有助于動脈血管舒張,防止血管斑塊的形成。
醫學專家建議每天混合服用各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其中可以包括:400國際單位維生素E、250毫克維生素C(每天2次)、50~200微克硒和大約50000國際單位β-胡蘿卜素(每天2次)。
鎂能保護嬌嫩的耳朵
動物實驗表明,體內缺乏鎂的實驗動物受到噪聲后影響耳蝸內神經細胞所受的損傷比用鎂含量豐富的食物飼養的動物更嚴重。鎂含量偏低,再加上受到噪聲污染,會耗盡細胞內儲存的能量,導致內耳細胞的衰竭、受損和最終的死亡。
醫學專家認為,即使是健康而聽力正常的年輕人,補充鎂也會對耳朵有所益處。如果處于充滿噪聲的環境中,就應該保證鎂每天的攝入量達到日需求量(400毫克)的要求。青菜、整粒谷物、堅果和豆類都是富含鎂的食物。
如果伴隨耳鳴還出現耳朵里有擁塞感及平衡問題,專家建議還必須保證鈣和鉀的攝入量充足。這些伴隨癥狀可能表明同時還患有美尼爾氏癥。
鎂的日需求量:400毫克。
最佳食物來源:糙米、鱷梨、菠菜、鱈魚、燕麥片、烤土豆、菜豆、利馬豆、椰菜、酸奶、香蕉。
鋅維持耳蝸正常功能
人體的某些部位中,某些維生素或礦物質的濃度要比其他部位高,內耳就是這樣。內耳中鋅的濃度非常高,這一發現使一些醫生推測,缺乏鋅也許是導致包括耳鳴在內的內耳疾病的起因之一。醫學專家指出,要維持耳蝸的正常功能,鋅是不能缺少的。用鋅含量較低的食物飼養的動物,聽力下降很大。
國外醫學研究發現,耳鳴嚴重的患者中有25%是由缺鋅引起的。有些人還出現了食欲不振、脫發、味覺和嗅覺敏銳性下降和皮膚疾病等癥狀,而所有這些癥狀都與缺乏鋅有關。他建議這些患者補充鋅,同時再服用強效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藥物,以增加其他營養素的攝入量。
注意:鋅還會干擾人體對銅的吸收,如果大量攝入鋅,就需要服用一些補充銅的藥物。
鋅的日需求量:15毫克。
最佳食物來源:牡蠣、牛肉、羔羊肉、雞蛋、整粒谷物、堅果、酸奶。
維生素A有助于提高聽力
像鋅一樣,維生素A在耳蝸中的濃度也很高。所有特殊的感受器細胞,包括眼睛里的視網膜和內耳中的毛細胞在內,都需要維生素A和鋅來維持其正常功能。醫學研究發現,血液中維生素A含量偏低會引起聽力下降,在一些研究中,24%~74%的耳鳴患者服用了維生素A補充藥物后反映耳鳴癥狀至少有部分緩解。醫學專家建議患者服用β-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每天兩次各服用30毫克(約等于50000國際單位)β-胡蘿卜素。
維生素A的日需要量:5000國際單位。
最佳食物來源:胡蘿卜汁、南瓜、甘薯、胡蘿卜、菠菜、灰胡桃汁、金槍魚、蒲公英嫩葉、哈密瓜、芒果、蕪菁、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