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國家民政部《中華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2011年中華慈善總會印發了《關于做好<慈善讀本>宣傳推廣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南海區慈善會擬與南海區教育局合作,在我區部分中小學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試點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義
民政部2011年8月31日印發的《中華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明確指出,要“以學校、社區為主要載體,將慈善文化融入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教育宣傳活動。加強慈善科學建設,制定慈善教育計劃,指導學校在德育課程中培育慈善意識,弘揚慈善行為,并納入學生素質評估中。”
慈善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慈善讀本》宣傳、推廣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慈善文化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中小學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把慈善理念融入教育體系之中,對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推動青少年道德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內容方法
“慈善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以《慈善讀本》為主教材。該讀本由中華慈善總會·中華新紀元慈善教育基金開發印制,分為小學版、初中版。2011年10月已經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發行小學版、初中版。我區擬發動企業捐贈10萬冊,免費對區內小學四年級及初中一年級學生贈閱。
《慈善讀本》每冊6—7個活動單元,每個活動單元有2—4個活動課。小學版重在感染和熏陶,包括愛心序曲和愛心歌曲、愛心圖片、愛心故事、愛心童話、愛心劇場、愛心行動等單元。初中版重在感知、了解和體驗,在單元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慈善與責任、愛與尊重、助人與分享、愛與力量等富有社會價值的慈善主題。
《慈善讀本》只作為中小學德育教育的一個補充,不能干擾、影響中小學生正常的教育教學,可作為德育課、主題班會、溝通與交流、案例分析以及課外活動、課外讀物的內容補充。學校可采取以下方法開展教育活動:
(一)利用課堂主陣地,充分傳播慈善文化。學校和教師可根據《慈善讀本》的章節內容利用閱讀課、班級讀書時間等組織學生開展慈善、愛心、感恩教育。
(二)結合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特點,組織學生在班會、隊會上開展以故事會、知識競賽、征文、演講等形式開展慈善文化傳播教育。
(三)開展全校性的豐富多彩的慈善主題活動,如黑板報、手抄報、墻報、作文、繪畫等競賽活動。并注意通過音頻、視頻、廣播、網絡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慈善文化,營造慈善文化氛圍。
(四)積極有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公益、志愿服務、愛心幫扶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和教育學生,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學會知恩、感恩,懂得報恩、施恩,培養學生愛的情感和品質。
三、步驟措施
(一)確定“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試點年級。經研究,作為首批試點年級為全區小學四年級及初中一年級學生,預計發動企業捐贈十萬冊以上。
(二)加大“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主辦單位將于五月下旬左右召開活動籌備會、六月下旬“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并通過市、區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宣傳報道。
(三)“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試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根據實施意見制定慈善教育計劃,并上報區教育局及區慈善會。
(四)適時召開試點學校校長和各慈善會座談會,征求他們對推廣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引導“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健康發展。
(五)組織試點學校積極參加中華慈善總會組織的教師培訓、交流,慈善文化教育征文、知識競賽、演講等活動。
(六)中華慈善總會和地方慈善組織在相關教育部門的協助下將常年開展在中小學生、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中的慈善教育征文活動。入選文章在中華慈善總會主辦的《慈善》雜志上發表,并結集成書或專刊。
四、項目經費
活動將預留專用經費,用于有關學校發放《慈善讀本》、宣傳活動、教育征文、知識競賽、教師培訓等方面的費用。
佛山市南海區慈善會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