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林
1982年,我戀戀不舍地走下三尺講臺。離休時購置了急需的教學參考書、文學名著數十冊贈給校圖書室,以示別情,或為留念?;氐今v地,發現村幼兒園缺乏文化教育,便每年“六一”買一部分智力讀物送給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20年沒有中斷。那年,應邀在職工業大舉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由于收學費低、教學質量高,受到社會贊譽,并被評為省社會助學先進單位。殘疾姑娘小劉被評為全國優秀畢業生,兩位男生被評為省優秀畢業生?!暗锰煜掠⒉哦讨粯芬病保瑸榇?,我歡欣、自豪。一次,有山區陌生人求見,煩我幫助解決難題:女兒初中畢業,成績位列前茅,單位被師范錄取,孩子卻執意要當名人民教師?!靶挠徐`犀一點通”,我感動了,遂跑了好幾趟師范,送去了她平時學習表現、考試成績、操行評語等。校方結論:可以入校跟班上課。三年后,這位女孩以優異的畢業成績,被安排到一所職工中專,成為夢寐以求的教師,也實現了父母的心愿。同村一位盲人的母親因病去世了,出殯那天,盲人搶天呼地嚎啕大哭,叩頭出血——他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我拉著他的手勸說:還有眾鄉鄰呢。順手塞給他200元錢。之后,按時送他換季的衣服,年節送錢。如今他在中學門外看管自行車,生活過得還可以。鄰村的一個婦女神經不大正常,在垃圾堆里找東西吃,我于心不忍,囑咐附近賣饅頭的:那婦女過來,可送她幾個饅頭充饑,隨時記賬,錢由我付。哪知道,只吃了五六十個饅頭,人就不見了——據說是流落到了外地。晚報上登載了張姓男孩不幸成為植物人,父親外出打工掙錢,母親在家伺候他吃穿,還經常為他唱兒歌、講故事。幾年過去了,男孩終于會喊爹娘了,也能夠轉著輪椅在庭院里看看了。我曾匯去600元予以救助。年前,張父把這個好消息電告給我,我是打心眼兒里欣慰。平時,我有閱讀報紙的習慣,經常講讀新聞給鄉鄰聽,也把《晚報》、《聲屏報》、《慈善》等借給大家共賞,并從中受益。老同事的老伴病故,他過度悲傷,精神失常。得知情況后,我與他電話溝通數次進行勸慰,又把刊登的小文(如《找樂》、《放飛心中的歌》等)復印之后寄給他。一個月左右,他恢復了正常,用安詳的東北口音向我致意示謝。我曾復印數十份《子女教育的21條軍規》、《教育專家給家長的百條建議》送給親友鄉鄰。忠告人們謹記:“知識的教育是最低綱領,習慣是教育的最終成果?!辈簧偃祟I悟到這深刻的啟迪、教誨,改變了過去的陋習。為了做到這一切的一切,我的心靈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到:助人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厥淄拢d致盎然,大愛中國,凡有志助人為樂者一定會有實現夢想的時機——隨處可見:“厚德載?!?,愿天下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相互幫助,構筑更加和諧、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