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股市動態分析周刊》副主編):【清平樂 蛟龍出海】鐘聲報曉,道是春來早。沉浮股海催人老,忘卻幾多煩惱。風光總在險峰,雨后方見彩虹。信有蛟龍出海,化作千點行情。(http://weibo.com/nkzhaodi)
邱國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成長股經常處于新興產業中,而這些產業(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http://weibo.com/qiuguolu)
陳宇(北京神農投資總經理):中國大量的出口外向型企業,如今有兩條路可走。縱向,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發展。橫向,由國際貿易向國內銷售發展。難度都不小,需要政府做大量的支持工作,尤其是在市場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兩方面。目前國內相關上市公司已經紛紛在做這兩方面的嘗試,感覺縱向的比橫向的進展稍好些。(http://weibo.com/u/1592054367)
花榮(名博主):關于養老金入市的討論有兩個觀點:1、重大利好,因為解放軍來了,被套股奴翻身有望。2、重大利空,它為了建倉會更猛烈震倉的,而且在零和游戲中,進來一個不能輸的大機構,其他投資者只會輸的更多。現在養老金入市一天一個說法,也不知道哪個對。(http://weibo.com/hjhh)
陳憲(東吳基金首席策略規劃師):1月PMI又在50之上,為50.5%,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去年12月PMI重回50之上,較易聯想是節前效應,仔細研讀權重最大的分項指數,發現都在好轉。例如1月新訂單指數50.4%,回升0.6個百分點;生產指數53.6%,回升0.2個百分點。PMI連續兩個月在50榮枯線之上,應予以重視,其后再延續該現象,則軟著陸概率大增。(http://weibo.com/u/1927885484)
孫宏廷(中信證券高級投資顧問):供應短缺的溢價消失后,大部分行業二三線小市值公司由于換手率下降等原因甚至會產生折價(也抑制了IPO和再融資),受益經濟轉型行業的龍頭公司會繼續享有業績高增長溢價和市值擴大帶來的流動性溢價。投資者需要通過時間賺業績增長和分紅派息的錢而不是估值提升的錢。(http://weibo.com/sunht1982)
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經足夠龐大,我們不再單一地依賴出口創匯,其實,資本輸出遠比商品輸出來得更有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歐美日不是習慣對中國出口商品大搞反傾銷、反補貼嗎?那么,資本輸出就能借道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甚至更可以異地銷售,從而避開對中國出口的貿易壁壘與歧視。(http://weibo.com/mypension)
康曉陽(天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如果你不想戰勝市場,就沒有必要學習和鉆研投資,買指數便是最好的選擇。要戰勝市場,你得有與眾不同的思維和邏輯。而與眾不同的結果并不只是卓越,同時還意味著你可能與市場作對,這是投資最要警惕的風險。既不能隨波逐流,又不能一意孤行,這便是投資的難點,這里邊所蘊涵的智慧,即是藝術。(http://weibo.com/u/2055428635)
揚韜(職業投資者):節后三天,市場萎靡不振,中小盤股跌勢擴大,原來在藍籌股上的強大買盤也消失無蹤。顯然,經過一個春節的思考,投資者并不認可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昨天,溫總理主持會議,提出要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但今日投資類品種表現平平,顯示投資者對中國投資規模前景并不樂觀。2012,充滿變數,不確定。(http://weibo.com/yangtao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