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
40天,30億人次,已成為近期電視形容春運的流行語。這世界級的流動人次,是改革開放的一個成果反映。它說明了,國內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的人口流向。中國打工建設者往往只能利用一年一次的春節,向父母家人、親朋好友表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表明自己對父母、老人的孝心和對子女的愛心,表明自己的責任感,體驗家人、族人在一起的民俗民風幸福感和興奮感。這一次性表明和體驗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的:比平時分別表明和體驗的效果好得多,成本也是最低的。這種狀況,在中國還存在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不平衡狀態的情況下,是很難改變的。
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狀況,不妨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思考:在其它地方,如:在西部地區興建類似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如:深圳),對人口流向的分流應是會有幫助的。可喜的是,這個過程實際已經不經意間開始了:隨著歷朝歷代文化古跡的發掘及相應的現代旅游景點的開發,發達地區已處于相對飽和狀態。不滿足于秦兵馬俑等古跡的西安正在修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客觀上,由重大古代題材所引致的現代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最能聚集人氣。有了人氣,就能促使各行各業的更大發展,加上原有積淀的基礎,不僅有建成新發達城市和地區之可能,而且事實上也就具有了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看似偶然興建的大明宮,實際上透出興建新發達城市的必然。
在西部地區建成一個發達地區,僅有西安還不行,發達地區至少應有二個或以上城市群組成,西安曾是中國古都,與之可相比的相同題材還有西夏古都銀川等,西夏國的疆域遍及今寧夏、甘肅、青海、陜北乃至內蒙西部一帶,其首府是興慶府,亦即現今的銀川市。雖然西夏只存在近二百年,但對宋朝的存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神秘性和可探性,是無可爭辯的。所以有人曾提出在銀川興建和沿海發達地區類似或相同級別的文化旅游城市項目(如:西夏古都文化旅游城)。從理論上講,西部地區或更多有題材的地區(還可興建西域古國休閑度假城),享受經濟特區政策,同時配建符合十二五規劃的工業、科技等項目,充分利用當地各種豐富資源,形成新的發達城市(群)或地區,不僅可以充分吸引國內外資金,更可以指引社會資金合理流向實體經濟,成為實業致富的新亮點、新選擇。這樣,還可吸引各類人才,對人口流向分流起到積極作用。當然,這一切還需國家有一個整體的、切實可行的規劃。因為,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客觀需要,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有吸引力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是擴大內需的真正客觀需要,也將會有新的意想不到的突破。
在不靠海但靠黃河、渭水,甚至兩不靠的地理中部能否建起國內新的發達城市(群)?這個問題其實已有答案: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市,當年就是在一片戈壁灘上從一家酒店開始興建的。自然,中美國情有所不同,我們也不會興建和拉城一樣的城市。但是,能在一個國家的實際中部興建發達城市,乃至發達城市群并形成發達地區,卻并非天方夜譚。這對開發大西部戰略也會起到極大的提升作用。
特別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特別是旅游、酒店、文化傳媒及相關礦業、科技板塊,應重視上述種種客觀需要,提前作出方案,以應對在我國地理中部興建新發達城市(群)的客觀發展方向。在證監會強調上市公司分紅的政策和要求下,參與新發達城市(群)興建的新老上市公司,承諾并履行分紅,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將對分紅為主代替炒作為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