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玲


這里的空氣中曾經彌漫著刺鼻的煤煙;這里,曾經在全國113個環境保護重點監測城市中連續三年排名倒數第一,住在這里的人曾經一年中只有14天能見到藍天白云;這里,曾經被美國多家媒體機構評為“世界污染之最”,一度被稱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這里就是山西省西南部的臨汾市。如今,這座城市正在努力擺脫“污染之最”的黑帽子,并希冀在沿汾河兩畔建立起一條長達百公里的經濟帶。
經濟騰飛點轉換
臨汾以原煤和焦鐵為主的工業體系,在2011年創造了523億元的GDP,經濟實力穩坐山西省第二把交椅。發展經濟的同時,臨汾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今年,煤炭價格的低迷,似乎也正在影響著這座城市。從臨汾到長治是一條山路,以往這里來來回回的拉煤車都要排著隊走,而如今,3個小時的行程也碰不到10輛拉煤車。
煤炭在這座城市的地位似乎在不斷下降,而另一個經濟騰飛的起點也正在被醞釀——“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
春天是臨汾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2012年4月6日,臨汾市“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暨“項目落地年”啟動儀式在洪洞縣汾河生態修復治理與保護工程施工現場舉行,標志著臨汾從這一天開始真正拉開了“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的序幕。
汾河流經山西忻州、太原、晉中,進入臨汾霍州市,再一路向南,穿越洪洞、堯都、襄汾、曲沃、侯馬六縣市區。汾河流經臨汾173公里,而被臨汾人稱作平川六縣的上述地區,是臨汾人口居住最集中、經濟社會最發達、立體生態最優越的核心區域。
沿汾河建立一條經濟區域帶,不僅可以更好地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還能帶動整個臨汾市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這個構想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十二五”一開局,臨汾市正式確立了以建設“百公里汾河走廊”為抓手,將臨汾打造成新型工業大市、區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經濟強市的新發展戰略。
這一構想很快獲得了山西省委領導的認同。兩年時間里,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先后8次到臨汾檢查指導工作,其中汾河走廊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
在2011年10月底召開的山西省第十次黨代會上,袁純清要求臨汾把百公里汾河建成現代產業帶、綠色生態帶、宜居城鎮帶,為臨汾人民帶來幸福,成為全省的亮點、看點和增長極。
2011年底, 袁純清與省長王君帶領省觀摩檢查組,對臨汾市重點工程和民生項目推進情況進行觀摩檢查。觀摩檢查組強調,臨汾要科學規劃、有序推進百公里汾河示范走廊。
尚處于起步階段
在洪洞縣甘亭新型工業園區,山西飛虹微納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廠區正在緊張施工中,這家主要從事大功率LED外延片、芯片等的研發與生產的高科技企業由洪洞縣最大的煤焦企業陸合集團投資,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甘亭工業園區是臨汾市首個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大型基地。記者了解到,園區現已入駐華翔美的精密制造、華翔格力精密機械加工、飛虹微納米光伏電、番茄制品、TR外墻保溫材料、虹翔MO源、豪信化工、億明LED照明、飛虹恒業蓮藕生態農業觀光園九個項目,三一重工已與園區簽訂協議,即將入駐。
甘亭工業園區雖然吸引了很多項目,但是,仍然有投資人認為,臨汾對他們的投資遠遠比不上與臨汾相隔僅200公里的長治。11月1日,長治市內,一家生產玻璃纖維的工廠剛剛破土動工。這個工廠在長治投資了40個億。“本來我們是把廠址選在臨汾的甘亭工業園區,但是,后來,感覺那邊領導不是很積極,而這邊長治的領導卻和他們態度相反。”這家玻璃纖維企業的一位副總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據了解,該工廠的投資人是浙江臺州的一位投資商。“長治這邊的領導甚至親自跑到臺州,希望能達成這個項目。”正是因為長治領導的熱情,最終這家企業將地址選在了長治,而不是隔壁的臨汾。
雖然臨汾市政府也在極力地向外界宣傳“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但是,在很多學者和專家看來,都仍然是霧里看花。
2012年10月30日、31日,臨汾市委以政府名義邀請了百十名全國各地的專家和學者,以及諸多媒體,在這里召開首屆“汾河”論壇。這個論壇的重點就是希望向外界推廣臨汾的“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
在該論壇上,臨汾市委、市政府向外界表示,要把“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的建設,作為堅持“四化一體”和對接轉型綜改試驗區政策的一項重大舉措,先行先試,打造帶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大引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研究區域經濟的專家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的構想非常不錯,但是,如果沒有相關優惠政策的支持,即使很多工業園區建立起來,也沒有項目可以合作。”
承接轉移也要注意結構調整
“沿著汾河不僅僅設立工業園區,還包括旅游園區、生態農業園區等。”臨汾市發改委一位負責人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工程,想要在短時間內就看到成效是不可能的。”
“要盡快把起步階段的工作有效地開展起來,干幾件標志性的大事……”臨汾市委書記羅清宇直言。
“建設‘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是項目落地年的頭號任務,是市委、市政府借助山西綜改試驗區東風,加快區域發展的科學決策,是瞄準優勢、區域統籌、四化一體、科學推進社會經濟跨越發展,再造新臨汾的重大舉措。”臨汾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建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的總體構想是:用5—10年時間,在北起霍州市,南至侯馬市,南北長106公里,以汾河為軸線東西寬約22公里,總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重點實施河道生態治理修復、交通道路建設、產業園區建設、文化旅游景區開發和城鎮化建設五大工程。
未來將著力打造18個大型工業園區、10個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6個物流園區、17個文化旅游景區,以及兩座中心城市、4座大縣城、19個重點鎮。
但是,也有專家提醒說,從承接產業轉移的行業結構看,山西省承接東部轉移主要集中在材料、能源、化工、農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商業物流、冶金、輕工紡織等行業,在承接高新技術、新興產業方面的大項目很少。
業內人士也認為,臨汾如果能重視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等方面的引資,將會大大加速“汾河百公里新型經濟帶”的發展。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臨汾市將在今年重點完成四項工作,包括完善規劃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及強化園區支撐。同時將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及山西省委、省政府支持,力爭把“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納入全省先行先試綜改試驗區規劃,上升為全省乃至國家戰略。
臨汾市委多次強調,力爭到“十二五”末,使百里汾河經濟帶的城鎮人口達到120萬,占到全市城鎮人口的55%;經濟總量達到1300億元,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65%;財政收入達到240億元,占到全市財政收入的60%;城鎮化率達到68%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