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尚友
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設施農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全縣設施農業面積已達35萬畝,設施蔬菜年產100萬噸,設施蔬菜商品率達95%,已成為遼寧主要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而設施農業的迅速發展,也讓很多人的命運為之而改變……
馬良來了
采訪時臺安縣高力房鎮喬坨村的菜農柳振武就一直在等一個人。這個人叫馬良,是位來自外地的蔬菜收購商。
柳振武告訴記者,他以前種大田,一年只能收入幾千塊錢。后來搞起了大棚種植,最初種網紋瓜,現在以茄子為主。如今吃喝不愁,大棚一年能收入10多萬元。是大棚種植讓自己改變了命運!
種菜有個銷路問題,柳振武樂呵呵地說,“銷路沒問題,有的是販子,這個不愁。有些販子來這大半天連菜都拉不著。”說話間,馬良來了。
柳振武和馬良已經合作六七年了,他坦率地說:“我啊,關鍵是看他實誠”。實誠的馬良來自盤錦市,他今天在柳振武這里收了2000斤綠茄子,每斤0.8元。柳振武說,這個價格很公道。
常年活躍在高力房鎮的經紀人除了馬良,還有五六個。馬良說:“我們每人每天都能在這兒收五六千斤菜,常年如此。蔬菜運走了,生活也一天天好了!”
喬坨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全國勞動模范柳振坤告訴記者,他們村的菜根本存不住貨,價格方面根據市場變化隨時進行調整。
柳振坤1979年就來到村里工作,1988年開始擔任村書記兼主任。喬坨村從1991年開始搞設施農業。經過4戶試種以后,開始大范圍推廣。不到3年,就發展到了300多棟大棚。經過不斷的品種優化,村里除了主打的茄子以外,1997年,他們經過考察,最終還從日本引進了耐儲存、耐運輸、口感好,有著瓜王美譽的網紋瓜。“網紋瓜的市場銷路沒有問題,經濟效益也好,每畝產值5萬元以上。”柳振坤說。村里專門成立了網紋瓜生產合作社,擴大生產規模,組織生產。如今還在沈陽一家大型銷售市場建立了自己的銷售點,形成了銷售網絡。
2008年,喬坨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38萬元。同年,柳振坤還有幸成為了北京奧運的火炬手,參與遼寧境內的火炬傳遞。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6萬元。柳振坤說,這都應該歸功于政府發展設施農業的好政策。
為了打響品牌,他們還注冊了“臺綠”和“喬坨”牌商標。并通過了ISO9001∶2000、ISO9001∶2008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FOFCC有機食品驗證以及遼寧省農產品及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站的檢驗。
局長有話說
在臺安縣農經局,記者見到了雷靖音局長。雷靖音介紹說,臺安的設施農業是從2006年制定《設施農業三年規劃》后迅速發展起來的。6年來,縣委、縣政府一直在抓設施農業工作。現在,設施農業總面積已達35萬畝,共建各類溫室大棚8.33萬棟,全縣基本實現戶均一棟棚。年產各類反季蔬菜100萬噸,年創產值20億元。規模的增加直接拉動效益增長,設施種植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35%以上。近年來,他們還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對種植品種進行調整。現已形成以茄子、黃瓜、西紅柿等為主要品種的設施蔬菜發展格局。由于茄子的市場需求比較大,經濟效益比較好,加之經過技術推廣,種植戶現在基本都已掌握了先進的種植技術,茄子的產量和質量也有了保障。設施農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臺安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
設施農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避免有些人不按照規范生產,使產品質量下降,村里的農業合作社實施統一開發,統一購苗,科學定植,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上市時間。并且實行了產品追溯制度,以網紋瓜為例,他們對每一個瓜棚都建立生產檔案,嚴格按照產品質量規程組織生產,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可以直接追究到具體棚、具體人,從而確保了質量。
據雷局長介紹,臺安全縣人口總數38萬,其中有近30萬人是農民。目前戶均一個大棚,生產規模基本已經飽和。今后發展設施農業的重點,將放在提高設施農業的生產水平上,要運用現代技術生產質量更好、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要想方設法盡可能減少勞動力,這也是降低設施農業生產成本的一種有效方式。在銷售方面,由于臺安本地市場規模有限,設施蔬菜主要由經濟人銷往沈陽、長春、大慶、哈爾濱等地,本地的農村合作社在這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從事設施農業的農民主要承擔兩方面的風險,一個是市場價格風險,另一個就是自然災害所帶來的風險。是否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各方面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臺安縣農經局專門成立了信息辦,在各鄉鎮都設有信息員,向農民及時準確地提供相關信息。
幾年來,臺安縣依托資源和基礎優勢,堅持扶持引領,著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設施農業專業鎮和專業村,涌現出了喬坨網紋瓜、康家花卉、小紅旗西紅柿、高力綠茄等設施農業產業園區,新開河鎮、高力房鎮、達牛鎮、西佛鎮成為設施種植業專業鎮。目前,全縣已形成8個特色產業,5個特色鎮場、59個特色村屯,其中棚菜生產專業村35個,特色產業收入占當地農民收入60%以上,農民人均收入超萬元的村達到88個。
雷靖音表示,今后他們還要在提檔升級,保持設施農業穩步發展;降低信貸門檻高,解決農民貸款難題;延長產業鏈,加強產品認證,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做更多工作,為臺安設施農業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