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春 李治安
南江縣位于四川北緣,米倉山南麓,東鄰通江,南接巴州,西界旺蒼,北連陜西省南鄭縣,轄48個鄉鎮,8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70萬人。它既是革命老區、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又是5·12汶川地震災區39個重災縣之一。
近年來,南江縣民政局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針對縣貧困人口較多、災害頻發的實際,以提高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質量為目標,以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狠抓落實為著力點,以強化能力建設為基礎,不斷推進社會救助事業健康發展,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尤其是低收入困難群眾。
災后救助保障生活
沙河鎮將營村二社村民陳續明說:“2011年7月6日的大雨引發了滑坡,我覺得天都塌了,很快村上、鎮上、縣上的干部還有當兵的都來了,他們急忙救人,組織百姓疏散。直到我們被護送到了學校那里,我的心才安定下來。在臨時安置點,政府送來了吃的、穿的、蓋的。后來我家5口人租了房子住,政府發了租房補貼,還提供了鋪蓋、毯子、衣服、電筒、大米、油……總之,吃穿都保證了。現在,我在集中安置點的房子快修好了,政府補助了16000元。”
據悉,南江縣對因災、因病發生臨時生活困難的群眾給予臨時生活救助,近年來,共發放臨時困難補助資金971萬余元。
醫療救助溫暖人心
近年來,該縣按照“取消病種限制、擴大救助規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門檻、提高救助額度、簡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則,開展城鎮醫療救助5136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046.823萬元;資助城鎮居民參加合作醫療35648人次,發放居民參合資金259.923萬元;開展農村醫療救助19356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3133.66萬元;資助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9507人次,發放農民參合資金368.31萬元。
“我去年出了一次車禍,花了11000多元,新農合報了8700元,剩下的錢鎮上領導叫我向民政局申請醫療救助,結果又報了2000元,如果真的叫我自己拿,我家里的確有困難。”光霧山鎮白頭灘六社村民馬從春說。
社區幫扶解決就業
去年以來,該縣深入開展了“創建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活動和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各社區居委會開展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活動。力求準確掌握群眾的生活狀況,切實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增進居民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提高村和社區的凝聚力,積極開展村和社區便民利民活動。沙河鎮等地積極組織自由舞、籃球賽等文體娛樂活動;光霧山鎮等地修整了供社區居民休閑的廣場、綠地等公共基礎設施,為群眾生活創造了更加舒適的環境。
光霧山鎮鐵路壩村居民李國華說:“我書讀得少,又沒技術,找不到工作,生活很困難。社區的干部很關心我,哪里有工作就找我去做,還把打掃社區的工作交給我,每月有900元收入。去年民政局還幫我辦起了旅社,讓我在紅葉節期間掙了幾千塊錢。省發改委的同志給我免費提供了雞苗子,去年也收入了2000多塊。”
政府兜底保障到位
“感謝政府給我們評了低保,每年過年還給我們送米、油、酒、棉絮等慰問品還發了慰問金。我們家雖然困難,但有政府幫助,我們就放心,生活沒問題”。和平鄉一村二社的吳開地說。近年來,南江縣始終把城鄉低保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按照“制度健全、操作規范、素質優良、條件具備、資金落實、信息公開”的要求,不斷完善政策保障,健全工作體系,創新管理機制,推行分類施保,全面打造科學低保、公平低保、陽光低保和誠信低保,推動城鄉低保走上了規范化建設的軌道。同時,低保審批工作做到了足額預算、及時撥付低保資金,低保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嚴格執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的規定,對撥資金及時下撥,嚴格管理,規范使用,全縣低保對象全部及時、足額領取到了低保金。
實施城鄉低保以來,南江縣共保障33.8185萬人次,發放低保金25421.27萬元。低保人數由14247人,增加到73939人。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26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693元,提高到每年1500元。
集中供養安度晚年
目前,南江縣建成了4所敬老院,下兩敬老院和縣中心敬老院分別被評為省二級和一級敬老院。供養五保對象人,集中供養率達到40%,其余五保對象采取分散供養的方式。民政局為集中供養對象提供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標準,同時加強敬老院的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讓五保老人吃、穿、住、醫、葬得到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已經70多歲了,沒有生活來源。政府把我接到敬老院里生活,這里不愁吃穿,老人又多,生活總算有了著落。”趕場敬老院的邱正發說。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動力。四川省南江縣民政局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放在首位,加大民生保障工作力度,積極開展民生工程建設,發揮了民政部門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