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明 陳華
農業合作社在美國農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世紀90年代后,由于來自歐洲國家和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的農產品競爭,北美農產品出口下降。同時,由于生產技術的提高,導致美國農產品相對過剩,價格下跌,嚴重影響了農戶收入。在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擴大農產品市場,實行差異化競爭,生產相同農產品的農戶主動聯合起來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新一代合作社應運而生。
“新一代合作社”20多年前最早出現于美國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以后發展到相鄰其他州和加拿大。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加工增值、實行封閉成員制,是適應現代農業縱向一體化要求而出現的組織創新,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方式。它并不是一個法定的特殊組織架構,而是對傳統合作社的一種創新和完善。新一代合作社具有以下組織優勢:
經營產品單一,開展農產品深加工,實現垂直一體化經營。這是新一代合作社有別于傳統合作社的核心特征。傳統合作社往往是綜合性的,向社員提供廣泛的服務內容,包括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系列服務,附加價值不高,利潤提升空間有限。
新一代合作社經營的產品單一,更加關注專業化生產,追求農產品深加工和增加附加值。它通常只經營一種農產品,只接受事先與社員商定的特定數量和種類的農產品,然后進行加工和銷售,并讓社員分享增值的收益。以“投資-利潤”為主要取向的新一代合作社與以為社員服務為宗旨的傳統合作社相比,能帶給農戶更大的收益。
成員資格的封閉性保證了合作社經營的高效益。與傳統合作社社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開放原則不同,新一代合作社具有封閉性。
新一代合作社根據合理的經營規模確定資產總股本和社員的數量,并按社員持股數量確定其產品限額。
社員可以退社,但不能退股,社員的股金或剩余索取權可以在內部轉讓,股本相對穩定,因而能夠保證合作社在高效益的情況下運行。
合作社股金的穩定性有利于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由于社員數量的穩定性和股份的可交易性,使得合作社的全部股金具有永久性。資金的永久性使得銀行愿意提供條件優惠的貸款。
通過購買交易權,規定合作社與社員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社員要加入合作社,就必須購買合作社農產品的交易份額或交易權。社員的交貨權取決于其投資的多少,這種交貨權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社員必須交給合作社規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產品,合作社必須接受社員按合約規定交售的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農產品。如果交貨不足,社員須根據給合作社帶來的損失大小予以補償。同樣,當市場價格低于合作社收購價格時合作社仍以議定價收購社員的產品。新一代合作社中社員和合作社的關系契約化,權利和義務是雙向的,雙方的利益通過合約的形式得到保障。
健全機制,提高運行效率。隨著經濟的發展,新一代合作社的運行機制更多地借鑒了股份制企業的現代管理制度,權責明確,政企分開,有助于民主管理原則的實現和商業化的運作。比如在籌資機制上,合作社引入股份制公司籌集社會資本的做法,允許外來資金投資,擴大合作社的集資范圍;在決策管理機制上,不再嚴格遵循“一人一票制”,實行按投資額大小分配投票權的辦法,把表決權與投資額結合起來。同時,外聘專家對合作社實行專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