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深圳市場很快就會沒有千億市值的公司了!
目前深圳市場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分別為洋河股份(002304)和五糧液(000858),以11月22日收盤價計算,兩家公司的市值已經低于1050億元。而在白酒“塑化劑風波”尚未見平息的背景下,兩家公司的市值恐將進一步滑落。事實上,洋河股份11月22日最低價落至91.46元,已經在盤中跌破千億元市值。
排在第三的是萬科(000002),目前它只有925億元的AB股總市值。
那些曾經在深圳市場上出現過的千億市值公司,如今趨于沉寂——蘇寧電器(002024)、廣發證券(000776)、西山煤電(000983)……都只能在公司的歷史中寫上“市值一度高達千億”。
另一邊廂,上海市場則成了千億市值公司的“俱樂部”。造成這一分化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深圳市場在2004年后以發展中小板和創業板為主,而上海市場則匯聚了以“中字頭”為代表的大型公司。然而,深圳市場的千億市值公司即將退出舞臺,則并非完全是上述政策性安排所致,因為千億市值公司一度活躍于深圳主板市場甚至是中小板市場。
總結深圳市場千億市值公司的消失原因,大致有幾點:
其一是市場的交投低迷,導致公司市值低下。這其中以萬科為代表,以目前萬科110億股的總股本計算,只要股價略超過9元,市值即可過千億,但在地產板塊中,其股價表現顯然遜色于保利地產(600048)等非深市地產上市公司。
其二是公司所處行業的經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這方面的例子是蘇寧電器,公司在2008年和2010年時的市值都超過了千億元,但隨著網購對家電零售行業的沖擊,公司市值出現回落。
其三是市場火爆時股價被過度炒高。以西山煤電為例,公司目前的市值在300億左右,但在2009年末一度高達千億市值,這也意味著公司股價較高點下跌幅度接近7成。
一個市場是否具有“千億市值公司”,本身并不是衡量市場優劣或得失的客觀標準。然而,從一度具有相當數量的千億市值公司,到千億市值公司即將退出深市歷史舞臺,卻能夠說明市場的變遷,以及內在的主導這種變遷的根本性因素。毋庸置疑的是,在深市千億公司退出歷史舞臺的過程中,中小投資者承受了巨大的市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