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
1用顯微外科技術行乳房重建后持續應用抗生素并不能改變術后感染發生率
一般乳房重建術后的感染發生率為3%~5%,但采用顯微外科技術施行乳房重建后的感染發生率卻缺乏相應資料。本文作者回顧性地收集了2006~2009年采用這種術式進行重建乳房的病例,對自體組織重建乳房發生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內容包括:醫源性并發癥、放療相關并發癥、化療相關并發癥以及抗生素應用的類型、預防性抗生素應用持續的時間。前瞻性研究組的對象只在術后接受24h抗生素治療。對術后術區感染發生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全組256人的360只乳房在切除后采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重建乳房術,術后均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術后總的感染發生率為17.2%(44/256人),感染發生率與年齡的大小、是否吸煙、是否接受放射治療呈正相關。不過,術后持續應用抗生素并不能使感染發生率下降。有82人(32%)只在手術后接受24h抗生素治療;有174人(68%)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時間超過24h,平均為10天。結果: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分別為19.5%和15.5%(P=0.47)。結論:采用顯微外科技術施行自體組織乳房重建者,術后較長時間應用抗生素與只用24h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并無明顯降低。提示,術后沒有必要長時間預防性地應用抗生素。
[摘譯自Plast Reconstr Surg, 2012,129:362-367]
2人源性脂肪干細胞在裸鼠糖尿病模型上的促進缺血傷口愈合效應
在引發糖尿病足的諸多因素中,局部血流量減少、新生血管形成數量減少是重要因素。本文作者就人源性脂肪干細胞在裸鼠糖尿病模型上的促進缺血傷口愈合效應進行了研究,并確立脂肪干細胞對糖尿病傷口促進愈合的可能性。方法:選用6只裸鼠,隨機分組:Ia組為糖尿病鼠對照組(n=20);Ib組為糖尿病鼠實驗組(n=20);II組為非糖尿病鼠對照組。在制造肢體缺血模型的基礎上,將人脂肪干細胞注射于肢體局部,于注射后的3、7、25天進行組織學檢查并進行血漿、組織中的VEGF值測定。結果:Ia組,即糖尿病肢體缺血而未注射人源脂肪干細胞者,肢體出現明顯壞疽,愈合明顯延遲,炎性反應重,自截肢率高、存活率低;Ib組,即注射了人源性脂肪干細胞者,較早就有豐富的新生血管形成,而且組織修復少有纖維化改變,與II組比,其自體截肢率也低,而存活率也高。注入的脂肪干細胞在注后25天還查有生物活性,但未見明顯的分化。實驗組血漿和組織中的VEGF值高于Ia組,而與II組相當。結論:人源性脂肪干細胞有促進糖尿病性傷口愈合的功效,而VEGF是發揮作用的重要生長因子,它調節局部的血管生長,并引發全身性反應。
[摘譯自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8:387-394]
3用人工真皮加皮膚移植處理骨外露傷口
處理有骨外露的傷口是很困難的。本文作者對不同階段的伴有骨外露的傷口采用人工真皮加自體斷層皮膚移植取得良好療效。本資料收集2006~2009年的15名患者有17處難愈傷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而缺乏皮膚覆蓋并有骨外露。15例患者中,因機械性創傷患者10例、化學燒傷者2例、電燒傷者2例,另1例為燒傷后瘢痕潰瘍骨外露者。治療方法:先進行清創處理,然后采用人工真皮覆蓋于有骨外露的創面,在此基礎上,取自體斷層皮進行移植。結果:17處有骨外露的創面經上述處理后,有15處獲完全愈合,外觀恢復良好。雖有2處效果略差,但總體療效滿意。此種療法對難愈性有骨外露傷口很適用,特別是對需要采用皮瓣等復雜手術處理的大創面,這種手術更為簡便。
[摘譯自 Clin Plast Surg,2012,30:69-73]
4假體隆乳后不同時機接受放射治療效果的差異
乳癌患者或其他高危對象在乳房切除后要進行放射治療,對這類患者施行置入乳房假體隆乳可能引發較高的并發癥。本文作者對于這類對象切乳后進行一次性假體置入隆乳或先置入擴張器后二期置入乳房假體者,不同時機接受放射治后的效果進行觀察,查明總的失敗率和包膜攣縮發生率。方法:觀察對象257人,分成2組:一組,一次性放入假體術后進行放射治療者109人;二組,先放擴張器二期假體隆乳接受放射治療者50人;另隨機選擇98人為術后不接受放射治療者,作為對照組。結果:第二組總體手術失敗率高達40%;第一組只有6.4%; 而非放療組失敗率也只有2.3%。術后包膜攣縮發生率,接受放射治療的一、二組都高于對照組。而外形及對稱度和患者本人滿意度則一組高于二組。當然,最好的總體效果還數未行放療的對照組。
[摘譯自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8:353-9]
5用純橄欖油、磺胺嘧啶銀治療豬的非全層皮膚燒傷的療效對比
燒傷是常見的創傷,有許多燒傷敷料和藥物可用于非全層皮膚燒傷創面,但并非都很理想。本文作者對常用于治療燒傷的磺胺嘧啶銀和純橄欖油對豬的燒傷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方法:選家豬3頭,在全麻下用4000ml的金屬棒在背部燒傷20s,造成51個非全層的燒傷創面。依處理方法隨機分成3組:SSD組(n=16),用橄欖油組(n=20),不用藥組(n=15)。評價創面最終愈合狀況。結果:SSD組創面愈合速度快于其它兩組(P<0.05),純橄欖油組與不用藥組無明顯差別,3組感染率則無差別。結論:純橄欖油用于豬的非全層皮膚燒傷創面,其效果與一般敷料治療無明顯差異。
[摘譯自 Am J Emerg Med, 2012,30:79-83]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軍整形外科研究所 李薈元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