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頭腦風暴:從百思買到芭比娃娃,從百事中國到達能、雀巢,數家跨國公司正在收縮中國陣線。部分跨國公司的撤離折射出中國經濟環境發生的變化——盡管有著誘人的機遇,相對過去依靠便宜地價、廉價勞力、優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時代,如今的企業的運營環境日漸艱難。
高校BBS熱門話題:天朝開始發威了,外企們都等著給國字號的當陪練吧。
咖啡貓captain:中國正孕育出一批實力強大的本土領軍企業,與它們展開競爭是跨國公司面對的新現實。這些本土企業更接近和了解消費者,重點生產價廉物美的替代產品,重視營銷和分銷戰略。
花鐵蛋:現在除了壟斷國企,絕大多數的企業日子不好過。
中臺中臺:2011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商務委發布的《上海外商投資環境白皮書》顯示,外商在滬累計設立投資性公司24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53家。
huks:中國人沒錢,中國企業沒錢,只剩政府和政府開的銀行有錢啦,和清末一樣。
威威貓08:國內外的文化差異太大了,我終于明白了現在的跨國公司為什么都紛紛退出中國市場了。這種差異最起碼現在看來是不可調和的。
大勢將至:對美國政界有重大影響的跨國公司退出中國,意味著聯系中美政治經濟關系的重要橋梁將斷。以前由于經貿利益而被強壓住的中美矛盾,如地緣政治上的矛盾、中國與國際體系的摩擦、CCP價值觀與普世價值的內在沖突等就會日益突顯。
千手飛鷹:中國社會環境越來越不國際化,導致越來越多跨國公司退出中國。如果沒有國外的投資,國人閉關自守,經濟等各方面將受嚴重影響。
Lawyer_戴維:上海某些相親節目的參加者,來自外企的人很多。目前而言,外企并非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僅僅是就業的一種選擇而已。
王利芬:帶團隊是一件最費心費力費時的事,從國企事業單位來的,多的是奉獻精神,少的是成本市場和創新意識,從民營公司來的,多的是市場意識,少的是規范和持續發展意識,從跨國公司來的,多的是規范制度意識,少的是配備。
ally_yyy:跨國公司賺了一波又一波,每次都盆滿缽滿,每次都他準了步伐;感覺這像抄底,2000點進,6000點出。我們像散戶,高位進,還傻傻地站在高崗上,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