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憶
3月2日晴
老劉不老,和我年紀差不多,老家是西部山區的,在城里靠沿街收廢品為生。
認識老劉純屬偶然,去年八月我教作文班,學生們攢下不少空瓶子,就喊個收破爛的上來,這人便是老劉。看到一屋子學生,就問:你們是學什么的。得知我輔導作文時,就說我兒子也想學,可以嗎。我隨口說:“行啊,你送來吧。”
于是,第二天老劉就把孩子領了過來。那小孩上四年級,春天剛從鄉下過來。我把他插進班級,從暑假一直上到十一,沒想到,過完十一不久,那孩子突然不來了,還欠我學費,不多,也就是十次課的費用。雖然生他們不辭而別的氣,可類似欠費的也不少,不差他一個,想想就算了。
誰知到了年前,也就是最冷的那幾天,竟然又一次看到老劉。那天早上,我晨練回來剛走到樓下,老遠見一個穿著臟兮兮的軍大衣,頭戴破舊線帽子的人沖我打招呼。我這才看清楚是老劉,就問他怎么在這兒?老劉顯得有些尷尬說:“可算遇上你了,我每天早上都過來,在這兒轉了半個月。”我說有事嗎。老劉沒回答,從兜里掏出已經握得發皺的錢說:“對不起王老師!這是孩子上課的學費,那段時間我確實困難,欠了你的錢。”
我心一顫,趕忙推辭說:“沒關系,不要了。”老劉有些急了,說那哪行,欠債還錢,孩子上了你的課,學費一定要給的。說著,就直往我手里塞,來回撕扯幾下,我怕拒絕傷了他的自尊,從那溫熱的錢中留下了一張,把其余二百塊錢返還給他,說我收下一百,快過年了,這錢留給孩子買套衣服穿……
老劉的眼里有些淚水,朝著我鞠了一躬,轉身走了。我望著他的背影,寒風凜冽中感到更多的溫馨和觸動,他還的不只是錢,更是誠信品質。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可能受盡白眼冷遇的貧窮者,卻因為欠的幾百元而專門找了半個月,這種堅守人性中的厚道和尊嚴,怎么不叫我敬佩。
寒假里,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所有的學生聽,并留下“貧窮富有”的題目,讓他們寫寫像老劉這樣守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