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怎樣才能加快老區建設,實現欠發達地區的超越式發展?我省各地老區都創造出很多好做法、好經驗。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我省老區,有的鎮、村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驕人的成就,實現了脫貧奔小康;有的地區正快馬加鞭,鼓足干勁,急起直追;然而,更多的地方還處于欠發達狀態,還比較落后,有的甚至處于困難境地,靠救濟、扶貧度日子。
南雄,“嶺南古郡,粵人故里”,地處我省東北部,與湖南、江西兩省接壤。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在歷史上,南雄曾鑄造過很多輝煌。但是,當改革開放的凱歌在華夏大地一遍又一遍地奏響時,南雄原來的區位條件并不占優了。南雄和我省其他地方的老區一樣,成了欠發達地區,大大地落后于珠三角、長三角發達地區。但是,就是在近幾年時間里,南雄迅速地轉身崛起。他們成功的實踐,為我省老區建設發展,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到底奧妙在哪里?我們特地在這期雜志里,向廣大讀者推出“中央蘇區縣—南雄”這一專題報道,品讀南雄崛起的原因,力圖提供一個科學的答案。
說南雄是加快現代老區建設的好榜樣,好就好在全省上下都關注、關心老區建設的時候,南雄人形成一種共識:“不爭論,不消極,奮戰兩三年,實現跨越式發展。”他們從南雄的實際出發,搶抓廣東實現“雙轉移”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及時地將南雄定位為珠三角地區企業產品進入內地市場的“橋頭堡”和對接長三角、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節點,建起我省首個精細化工產業園,努力實現整個產業的真正轉移。目前,這個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初見成效。而且,南雄市委、市政府還適時地以此作為重要抓手,充分地挖掘南雄的后發優勢,推動全市各項工作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南雄模式”。實踐證明,這是加快現代老區科學發展的好平臺,他們走的是后發地區科學發展的一條嶄新路子。
好平臺有了,好路子也有了,但要把目標變成現實,不可能一蹴而就,還必須付出艱辛,必須艱苦奮斗。
令人振奮的是,南雄有一個好班子,還有一支非常優秀的干部隊伍。他們下定決心,上下團結奮斗,率領全市人民發揚當年中央蘇區縣那種敢為人先、不甘落后的革命精神,懷著大氣魄,爭當中央蘇區縣科學發展的排頭兵。他們不畏艱辛,腳踏實地,爭分奪秒,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干事,而且干一件成一件。他們鑄造出熱情、周到的“南雄服務”,干出“南雄速度”,創造出“南雄效益”,因而贏得了上級、群眾和外商的廣泛贊揚。
就這樣,南雄老區過去面臨的諸多困難迎刃而解了,全市迎來了一個大好局面。南雄老區群眾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如今,在南雄,從領導到一般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一心謀的是發展。今天的南雄,不說是歌舞升平,也可以說,到處歡歌笑語。
我們堅信,南雄要建成幸福的老區、幸福的中央蘇區縣的崇高理想,一定能提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