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
土地革命的先驅——彭顯模
彭顯模,1903年生,南雄油山鎮上朔村人。
彭顯模曾就讀廣東省立第六中學(南雄中學前身)和廣州中學。1925年8月,他與同學籌建南雄縣最早的農會——朔溪農民協會,組織農民興建水利,建義倉,辦學校,不久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夏,彭顯模到海豐、陸豐學習彭湃開展農民運動的經驗,返南雄組織農民運動,開展武裝斗爭。1927年12月,中共南雄縣委成立,被選為委員,并組織誘殺縣團防局長盧焜等人。1928年2月,他領導農民暴動,建立南雄縣蘇維埃政府,被選為縣蘇維埃政府委員、第六區蘇維埃負責人,并積極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農民暴動失敗后,他率赤衛隊員上油山開展武裝斗爭,屢立戰功。1929年4月3日,他被選為贛南西河行動委員會委員。同年11月,南雄縣委書記陳召南犧牲后,他接任縣委書記兼油山游擊大隊政委,轉戰粵贛邊區。1930年10月,根據中央蘇區的指示,他在油山平林恢復南雄縣蘇維埃政府,并組建北江紅軍獨立營,開辟從南雄到中央蘇區的食鹽運輸線,配合中央紅軍反“圍剿”。
1931年10月,他調贛南西河行委工作。1932年2月,改編南雄游擊隊,他因持不同意見,被誣為“AB團”。是年2月13日,他被殺害于江西省上猶縣營前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被平反昭雪,并追認為革命烈士。
南雄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曾昭秀
曾昭秀,1900年生,南雄湖口鎮老圩人。
1921年,曾昭秀就讀于省立南雄中學,1924年秋考入廣東大學預科,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學生社”發起組建“南雄留省學生會”。1925年5月創辦《雄聲》月刊,連續發表文章,宣傳革命。同年七、八月間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春,參加中國共產黨。暑假期間,受組織委派,回到南雄工作。8月,任中共南雄特支副書記,并在國民黨縣黨部任常務委員、青年部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曾昭秀轉入農村活動,組織集訓農民自衛軍,誘殺縣團防局長盧焜等人,打響武裝斗爭的槍聲。1928年2月1日,中共南雄縣委改組,曾昭秀任縣委書記。13日晚,領導南雄農民武裝暴動。18日,成立縣蘇維埃政府,被選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領導農民開展“平田”、“平倉”斗爭。
1928年3月,國民黨第十六軍一四〇團進駐南雄,組織“清剿委員會”,曾昭秀組織上朔村及附近鄉村1萬多赤衛隊和革命群眾與之數次激戰。轉移到江西全南縣社逕大曾屋村后,曾昭秀建立全南第一個黨小組,后任尋烏縣委書記。1930年春,曾昭秀受錯誤路線迫害,被誣為“AB團”,遭殺害于安遠縣。新中國成立后被平反昭雪,追認為烈士。
寧死不屈的共產黨員——陳召南
陳召南,1907年生,南雄湖口鎮石坑村人。
1926年,陳召南就讀于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廣雅中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受黨組織委派回南雄組織農民運動,任國民黨縣黨部農民部長。1926年冬,在南雄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上,陳召南被選為農民協會委員長。1927年2月,南雄縣農民協會在縣城召開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并舉行示威游行,搗毀梅關稅廠。
1928年2月1日,陳召南被選為中共南雄縣委委員。2月18日,南雄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他被選為縣蘇維埃政府委員兼第二區蘇維埃負責人,領導湖口、新逕一帶農民開展“平倉”、“平田”斗爭。7月,中共南雄縣臨時委員會成立,陳召南為臨時負責人,率領赤衛隊員到油山開展游擊戰爭。
1929年4月,陳召南任中共南雄縣委書記。11月2日,陳召南因叛徒出賣被捕,次日英勇就義于南雄縣城東郊五里山。
農民將軍——彭顯倫
彭顯倫,1895年生,南雄油山鎮上朔村人。
彭顯倫青年時期在家務農,1925年投身農民運動,被選為溯溪農會委員。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任南雄縣第六區農會委員。1928年2月參加南雄農民暴動,暴動失敗后,上油山打游擊。1930年2月參加紅軍,1934年10月參加長征。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軍區供給部政委、后勤部政委。
1955年9月,彭顯倫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5月1日因病逝世。
贛粵邊紅色司令——李樂天
李樂天,1905年生,南雄湖口鎮新運村人。
1921年,李樂天考入省立南雄中學,受到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1926年夏中學畢業后,參加了黨組織的驅趕反動縣長出南雄的斗爭,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與曾昭秀、彭顯模組織了以黨員和農會積極分子為骨干的赤衛隊。1928年1月22日,領導了全縣武裝大暴動。8月,與陳召南帶領各地赤衛隊聚集油山,成立了油山游擊隊,任游擊大隊負責人。1929年1月下旬,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進入南雄,李樂天帶領油山游擊隊積極配合,打擊敵人;4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到達南雄時,又帶領游擊隊與紅五軍并肩作戰,攻克南雄縣城。1930年12月,他領導油山游擊隊和當地群眾配合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斗爭,牽制敵人的一部分兵力。
1932年春,李樂天任中共南雄縣委書記。1934年11月,中共贛粵邊特委和贛粵邊軍分區成立,擔任特委書記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1935年3月起,國民黨余漢謀第一軍和江西保安團對油山游擊根據地接連不斷地進行“清剿”,他配合項英、陳毅等指揮部隊,粉碎了敵人的封鎖。1936年6月“兩廣事變”后,李樂天率領一支游擊隊,進攻三南、南雄等地的敵人據點,使游擊隊的工作迅速推向平原和城鎮。
1937年3月初,李樂天帶領游擊隊在三南一帶領導群眾斗爭時被敵人包圍。在突圍途中,李樂天腿部負傷,但仍然堅持戰斗,牽制住敵人,直到剩一顆子彈時自殺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