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洋:通過湛江崛起帶動粵西發展
4月1日,省委書記汪洋到湛江市進行專題調研。汪洋希望湛江乘勢而上,認清優勢,謀劃未來,努力干出更大成效、更多特色、更強后勁,通過湛江崛起帶動粵西發展,促進廣東區域協調發展。
汪洋非常重視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教育問題。他說,改革開放使全省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希望先富起來的村莊有“解放思想要與時俱進,改革開放要不斷進取”的意識,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爭當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還要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先富帶后富,帶動周邊村莊加快發展。
汪洋特別關注湛江“雙轉移”工作成效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聽說很多工廠從珠三角搬到深圳龍崗(吳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后,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用地成本大幅降低,而科研投入則不斷增加,汪洋高興地鼓勵企業抓住“雙轉移”機遇,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佛山高明七部門合并出十九副局長
近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各方關注:佛山市高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副局長多達19名,其中常務副局長就有7名。佛山市編委辦對此表示,在“大部制”改革中,副職扎堆的現象在佛山普遍存在。人員退休和調動的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進行過渡。
對于佛山“大部制”改革后出現的這種副局長扎堆的現象,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認為,“大部制”改革不能讓一部分領導干部利益受損,這是合乎常情的,但是對老百姓、對改革的評價會產生負面影響,讓老百姓質疑這改革是“真轉”還是“假轉”。
他表示,對于“大部制”改革中的人員安排來說,“自然減員不是很好的選擇。首先,這雖然照顧了少數人的利益,卻損害了大部分的利益,一批人等著被‘內部消化,而更多的年輕人就失去了上升的機會。其次,這會損害政府部門的對外形象。
丁力指出,‘大部制改革中出現的副職扎堆的問題,不是穩定干部隊伍的問題,而是怎么看待改革的問題。
深圳將推“豪宅稅收改革”交易和保有環節加稅
近日,深圳將推“豪宅稅收改革”的消息讓業界敏感的神經頓時又緊張起來。市規土委發布的《深圳市住房建設規劃2012年度實施計劃》提出,對別墅、復式、大戶型等商品住房,推進交易和保有環節的稅收改革。這被業界解讀為“豪宅稅改”,或許是開征房產稅的伏筆,但具體細節并未透露,此舉無疑給深圳豪宅套上“緊箍咒”。
按此方案,今后在深圳購買豪宅,無論是交易環節還是保有環節,稅收都將加大。深圳中原地產副總經理賀曉麗表示,此次深圳版的“豪宅稅改”可能將對保有環節加重稅負,而交易環節的稅費已經較高,改變的可能性不大。
有專家認為,從各方傳遞出來的消息來看,房產稅試點擴圍已箭在弦上,在深圳或將拿大戶型豪宅“開刀”。
陽江:逾七成企業遭遇用工荒
記者在陽江走訪時了解到,當地企業目前在人力資源上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技工難請和普工難招。尤其是技能人才緊缺,逾七成企業“口渴”。
據受訪的6家大中型企業介紹,春節過后很難招到當地的技能人才以及熟練工。雖然當地技工學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但留在當地企業就業的不足五成,外流現象較為突出。
由于技術工序把握著企業生產的命門,技工缺位導致不少企業春節后生產難以正常化,外貿型企業不得不理性面對一張張大大小小的訂單。一些技工缺位現象嚴重的中小企業,為保證依約交貨,不得不慎重接單。
受訪企業反映,技工緊缺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五金刀剪行業。陽江是“中國刀剪之都”,業內企業達1500多家,生產總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量的85%。如果全部企業的生產都能正常化,從業人員將超過15萬。
陽江相關官方人士表示,企業薪酬偏低是造成招工難和留人難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為此,陽江大部分企業在近兩年來都實施了加薪戰略,漲幅普遍在10%至20%之間,技能類工人的月薪已普遍超過3000元。
盡管如此,還是難解部分企業的用工之“渴”。對此,陽江市企業家商會方面表示,企業應對缺工現狀的有效辦法,除了以提薪的方式留人招人外,關鍵是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依靠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提高產能,從而逐步減輕用工壓力。???????? (陳?明)
高油價傷不起!東莞大朗90輛公交停運
3月26日上午,大朗鎮的網民紛紛在網絡上抱怨等公交車時間過長導致上學、上班遲到,更有網民曝出等不到車是因為油價太貴、公交車“加不起油”而暫停運行。
公交停運對大朗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一定影響,網民“曇曇曇小花”說:“都是油價惹的禍,平常公交4元錢搞定,今天打的用了30多元。”網民“Mou-Wen”說:“害到我要打的上班,傷不起啊!!!”
停運事件發生后,大朗鎮委、鎮政府已經成立了協調小組,決定由政府墊資給公交車加油。經交通、交管等部門協調溝通,停運公交車于當天中午12時恢復了正常的運營秩序。
對于停運的原因,車隊負責人譚運明說,由于車隊已欠中石化油款400余萬元,中石化已于3月22日停止供油,車輛已到“無油可加”的境地。但“無油可加”只是導火索,更關鍵的是自2008年以來,車隊本應得到的交通運輸行業油價補貼專項資金一直被擠占和截留,4年來共計超過1041萬元。
據了解,2008年2月,車隊負責人譚運明與經營大朗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的鐘某簽訂了《掛靠經營合同》,約定由譚運明的車隊以掛靠公汽公司的性質運營大朗鎮內部分公交線路,政府的各項有關補貼,雙方各得50%。
但譚運明認為,90輛車占大朗公交車總數近七成,提供了主要服務,油價從2008年的每升4塊多漲到了現在的8塊多,車隊經營難以為繼。應該執行國家的油補政策,將90輛車燃油補貼款全額支付給車隊。
對此,大朗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寧說,自2010年起,車隊拒絕按照合同約定的50%領款,而是要求全額領取,所以導致資金滯留,公汽公司也是按合同來辦事。目前大朗鎮政府已墊付了第一筆油款120萬元,其他問題的解決方案仍在商討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