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養豬”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準備建萬頭養豬場,年內就出欄。
——武鋼投入巨資養豬,涉嫌不公平競爭。首先,武鋼計劃今年對非鋼產業投資390億元,包括建立萬頭養豬場等,這390億元并不屬于武鋼,而是屬于全民;其次,作為國企,武鋼享有貸款等政策優勢,如今卻要與豬農競爭,明顯不公平;再次,假設武鋼養豬虧損了,誰來買單?如果養豬只是為了解決武鋼十萬職工的需求,那就是典型的損公肥私、國企利益內部化。
武鋼的困境反映了當下國企轉型升級之難,擺脫困境的出路還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靠養豬突圍,實在不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良策。
(摘自《廣州日報》李 龍/文)
“第一高樓”
原本定位“世界第三、中國第二、中部第一”的武漢綠地中心,更改規劃要建中國第一高樓。
——為爭第一高樓而不惜更改規劃的雄心,令人嘆為觀止。“高處不勝寒”,高樓高到一定程度,各種危險系數將增加,一旦發生事故,社會就要付出巨大的救援成本。當蒼生身處高樓危境而不得救時,政府將面臨救援能力和生命至上等方面的拷問。我們避免不了高層建筑的危險,但可以禁止“超高”以降低風險。盼為蒼生安危計,高樓切莫爭更高,更盼國家出臺“超高”建筑禁令。
(摘自《京華時報》吳 喬/文)
“牛頓蘋果樹”
南京大學將移植牛頓故鄉的蘋果樹枝——“牛頓蘋果樹”將現身南大仙林圖書館。
——移植“牛頓蘋果樹”,南大并非先例。現在的問題是蘋果樹來了,“牛頓”在哪里?這是一些大學本不該忘記又確實都忘記了的事。要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喊了很多年,確實也有了很多的“世界一流”,卻沒見到培養出多少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為了一根“牛頓蘋果樹枝”的成活,大學可以又請專家又成立項目小組,如果將這種執著的精神用在大學教學的各項改進中,我們的大學何愁出不了新時代的“牛頓”?
(摘自《現代快報》朱永華/文)
“奢華動車”
衛生間一個自動洗面器7.2395萬元,一個色理石洗面臺2.6萬元,一個感應水閥1.28萬元……這些令人咋舌的“奢侈品”竟來自動車。
——普通的東西,一旦進入動車采購,就是難以理解的天價。自從高鐵成為國家戰略后,資金緊張早已人盡皆知,大批高鐵項目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停工,鐵道部門哪有如此奢華的本錢?數倍于市場價的溢價,究竟落入了誰的囊中?這只能讓人堅信,在與公眾和國家利益對立的一面,站著一個龐大而又隱蔽的利益共同體。他們對高鐵能否收回成本漠然置之,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能從中分得多少真金白銀。要讓中國高鐵獲得健康發展,就必須讓這個利益共同體浮出水面。也只有先做到了這一點,才能使高鐵項目回到利國益民的本質。
(摘自《南方都市報》)
“立碑載功”
湖北省2011年底開展的“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已經進入尾聲,網友對該省就此“立碑載功”引發爭議。
——這種“王婆賣瓜”性質的立碑舉動,讓善政變了味。畢竟,為民排憂,不是施舍,而是為政者的職責所系。官員若抱著“恩賜意識”不放,無疑是價值上的錯亂。官員將盡職視為“可資炫耀的資本”,把群眾認同當成“馳騁于名利場的籌碼”,那么,權力也就淪為了謀私的道具。給自己立碑,未免虛榮;“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也不是官員該有的眼界;與其張揚佳績,不如把評判權交給民眾,由他們定奪。
(摘自《濟南日報》佘宗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