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驥
四川省營山縣城南鎮地處城郊,外號卻是“城爛鎮”。2003年春天,文建明走馬上任鎮黨委書記時,接連接待了30多撥討債的人。那時,干部進村,村民甚至放狗咬、潑大糞,鋤頭扁擔敲得咚咚響,高喊“滾回去”。
如今,城南鎮引進投資2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120家,全鎮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兩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八年翻了三番,鎮村2100多萬元債務全部償清歸零,村民送給鎮黨委八面錦旗,成為名符其實的“富裕鎮”、“和諧鎮”。
城南鎮的變化,源自“文建明工作法”。“鄉村干部就是黨和政府在基層的代言人,只要心里裝著群眾去工作,就沒有擺不正的事。”文建明說,“這是一把‘通用鑰匙。”
這把“通用鑰匙”,概括起來就是三個“三”,即“三制”——業務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組制、應急工作集中制,“三定”——定崗、定員、定酬,“三教育”——黨員黨性教育、干部愛民教育、群眾“十好”教育;兩個“兩”,即“兩下”——下訪尋問題、下村解難題,“兩集中”——集中服務、集中理財。實踐證明,這是一套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工作法,是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農村的具體辦法,是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具體途徑。
而今,重慶鄉鎮換屆工作已經落下帷幕,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組成新的領導班子。為了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鄉鎮干部綜合能力,全面推進鄉鎮科學發展,市委決定在部分鄉鎮試點推行“文建明工作法”。
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要深入領會這把“通用鑰匙”的精髓。“文建明工作法”的精髓,就是兩眼向下、一心為民,真正把群眾當親人,像孝敬父母一樣對群眾投入真情,像對待兄弟姐妹一樣惦記群眾的利益,想群眾所思所急,做群眾所憂所盼,老老實實、踏踏實實為群眾服務。近些年來,重慶在基層全面實施了書記接訪、成員走訪、辦理答復“三項制度”,在機關干部中廣泛開展了“三進三同”、“大下訪”等活動,深受群眾歡迎。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一定要牢牢抓住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一精髓,在鄉鎮全面實施“三項制度”,深入開展“三項活動”,像文建明那樣與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
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要熟練掌握這把“通用鑰匙”的訣竅。提起鄉鎮工作,人們常說“上頭千條線,下頭一根針”,意思就是千頭萬緒,鄉鎮干部即便想大有作為,也往往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或者顧此失彼,甚至好心辦壞事。“文建明工作法”啟示我們,凡事都有訣竅,鄉鎮工作也不例外。只要能夠抓住主要矛盾,弄清關鍵環節,找準應對辦法,學會統籌兼顧,善于改革創新,就一定能找到訣竅。近些年來,重慶一些鄉鎮也探索出不少好方法,比如開縣麻柳鎮的“八步工作法”、黔江區白石鄉的“六分工作法”、江津區龍華鎮的“一線工作法”等,這些都是做好新時期鄉鎮工作的好方法。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要像文建明那樣注重研究新時期鄉鎮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注重系統設計,善抓“牛鼻子”,特別是要充分調動干部群眾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今年是基層組織建設年,市委決定在部分鄉鎮試點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對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層領導干部一定要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實際,用好“文建明工作法”這把“通用鑰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讓鄉鎮成為經濟發展的“小老虎”、社會穩定的“安全閥”、改革創新的“大舞臺”、干部成長的“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