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
前不久,中國銀監會正式印發《綠色信貸指引》,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開展綠色信貸,大力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是推動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一個重要綱領性文件。為落實《綠色信貸指引》要求,下面結合中國工商銀行綠色信貸建設的實踐,就商業銀行如何加強綠色信貸體系制度建設和風險控制,以及未來商業銀行業綠色信貸發展等提出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建議。
綠色信貸的內涵和意義
綠色信貸內涵
“綠色信貸”國外也稱“綠色金融”或“可持續性融資(Sustainable Financing)”,它所確立的原則揭示著銀行的發展與社會資源消耗、人文環境和諧的統一,揭示著銀行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多年以來,對于“什么是綠色信貸,怎樣建設綠色信貸”這一問題,工商銀行一直進行著探索和實踐。我們認為,綠色信貸是指銀行將促進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污染治理等作為信貸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合理有效配置信貸資源,引導全社會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資源和環境損耗,在實現銀行自身健康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實施綠色信貸的意義
首先,實施綠色信貸,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防范環境破壞風險、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有助于銀行有效防控環境風險、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傳統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為此中央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目標,這就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模式轉變;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銀行在貸款和項目資助中強調企業的環境和社會責任,把環境因素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估程序同時,推行“綠色信貸”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的營運規范和發展趨勢。因此,我國商業銀行要向“國際一流優質銀行”邁進,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主動順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推進綠色信貸建設。
其次,實施綠色信貸,將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與持續創造股東價值、加快業務發展與推動信貸結構調整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推動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多發、高發的環境污染事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向“高污染”、“高排放”以及環境違法企業提供融資,不僅可能會造成信貸損失,直接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而且還影響商業銀行的社會形象,造成難以挽回的商譽損失,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及商業銀行的生存。
工商銀行的實踐
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機構,中國工商銀行一貫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和污染治理等問題,始終履行自身社會責任,積極支持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外部條件看,全面推進“綠色信貸”政策首先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提供政策先導,為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是商業銀行推進和完善綠色信貸建設的基本前提;從內部條件看,商業銀行實施和推進“綠色信貸”建設是一項系統工作,其核心是把綠色信貸理念融入到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信貸文化、信貸管理、流程和產品設計等各個環節之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綠色信貸長效機制。結合工商銀行綠色信貸建設的實踐,具體要點如下:
發展“綠色信貸”戰略先行
工商銀行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色信貸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綠色信貸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支持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和《綠色信貸建設實施綱要》,明確了工商銀行綠色信貸的內涵、工作目標與原則以及實施要點,從信貸文化、分類管理、政策體系、流程管理、產品與服務創新、考核機制以及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全行綠色信貸體系建設的方向與工作要求,實現了綠色信貸管理對整個信貸流程的全覆蓋。
制定和完善“綠色信貸”領域政策和制度
從工商銀行實踐看,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制定和完善綠色信貸領域政策和制度:
一是借助行業信貸政策平臺制定行業綠色信貸標準。2003年以來,工商銀行信貸管理部逐年制定并發布行業信貸政策,指導全行信貸投放;借助行業信貸政策這一強大政策平臺,結合國家環保政策和行業具體特點,提出了針對性的行業綠色信貸標準與風險管理要求,據此指導和推動全行信貸“綠色調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信貸投放,并不斷加大信貸退出步伐。
二是建立和完善環境與社會風險防控體系。2008年以來,在借鑒赤道原則和IFC 績效標準與指南的基礎上,工商銀行不斷完善公司貸款綠色信貸分類標準并據此對全部公司法人客戶環保風險進行全面分類和管理,建立并形成了覆蓋全行的綠色信貸風險監控體系,有力促進了全行信貸業務的依法合規和穩健運營。
加大金融創新,積極支持綠色信貸市場拓展
目前,工商銀行針對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綠色新興信貸市場的特點,在吸取傳統信貸產品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正在設計和創新碳保理、能效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同時,鼓勵創新節能減排模式,大力推廣電子銀行、網絡融資等低碳環保的綠色金融服務方式,打造環境友好型的“綠色銀行”。
加強綠色信貸保障措施建設
受經濟利益的考慮把綠色信貸政策的制度、要求嚴格落實到位,面臨較大的障礙。為此工商銀行設置了多項綠色信貸定量指標,納入對各分支機構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中,進一步完善了對綠色信貸工作的績效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
員工對綠色信貸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的成效,對此工商銀行通過采取現場講座、視頻培訓等多種方式,對節能減排等綠色信貸相關產業政策、行內政策制度、管理要求等內容進行培訓,在全行樹立“綠色信貸”的核心價值觀。
此外,工商銀行注重加強與人民銀行、環保部、銀監會等政府部門以及國際金融公司、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機構在綠色信貸領域的交流合作,及時掌握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走向,借鑒學習國外可持續金融發展的先進經驗,不斷擴大國內外綠色信貸交流。
推進綠色信貸建設的建議
結合工商銀行綠色信貸建設實踐,我們認為,商業銀行推進“綠色信貸”建設,除了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和銀行監管部門以及企業等多方面的支持和理解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樹立綠色信貸發展理念
商業銀行董事會應清楚認識到推進綠色信貸建設的重大意義,將實施綠色信貸作為銀行長期發展戰略,從戰略層面重視本機構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通過“自上而下”的資源安排,在全行培育和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綠色信貸企業文化。
制定和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和制度,堅持綠色信貸導向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行業準入政策等規定,以及本行綠色信貸發展戰略和本機構業務發展特點,制定和完善本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等綠色信貸領域政策和制度。當前,建議以監管部門《綠色信貸指引》為指導,積極做好“兩高”等對環境影響嚴重行業和節能環保、自然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綠色信貸指引。
加強綠色信貸管理和考核,推動綠色信貸政策和制度的落實
一是將“綠色信貸”管理要求貫徹于整個信貸流程。針對信貸業務各個流程和環節,提出本行加強環境與社會風險監測、識別、控制與緩釋的具體管理要求,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二是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日常工作機制,完善由總分行分工負責的環保風險預警和防控工作機制,對環境違法企業及時下發預警通知和風險提示書,并建立掛牌督辦企業名單,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監控。
三是嚴格綠色信貸的評價考核,提高綠色信貸制度的執行力,建立健全一套對各分支機構綠色信貸業績進行科學評價的辦法和指標,納入到各行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中。
加強培訓和內外部交流與合作,持續提高綠色信貸能力建設
通過采取現場講座、視頻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員工培訓,對節能減排等綠色信貸相關產業政策、行內政策制度、管理要求等內容進行培訓,在全行樹立“綠色信貸”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其對綠色信貸的認識,培養員工的節能環保意識,倡導綠色工作方式,
注重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銀行監管部門,以及國際金融公司、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機構的交流合作,及時掌握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走向,借鑒學習國外可持續金融發展的先進經驗。
(作者系中國工商銀行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